今天給各位分享柏拉圖理想國名言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書摘】柏拉圖《理想國》第十卷(1):創(chuàng)造者、模仿者、使用者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本文導讀目錄:
1、【書摘】柏拉圖《理想國》第十卷(1):創(chuàng)造者、模仿者、使用者
5、柏拉圖《理想國》的理論依據(jù),柏拉圖理想國主要內容
11、柏拉圖的文藝教育與生命美學——以文本方法來解讀《理想國》視野中的“美”
12、柏拉圖的理想國主要內容,柏拉圖《理想國》的理論依據(jù)
【書摘】柏拉圖《理想國》第十卷(1):創(chuàng)造者、模仿者、使用者
原始鏈接
共和國
柏拉圖著
翻譯:張
譯林出版社;
-
正文約7100字;括號里的純數(shù)字和大寫字母是原書標簽,很容易找到字;
在標題文字后添加:添加黑色加粗的文字;
目錄:楊遠平。
摘要:
無論如何,我們不能把個人的尊重看得高于真理,我必須(如我所說)說出我的想法。(p343)
至于理念或形式本身,沒有一個匠人能創(chuàng)造出來。(第344頁)
如果他做不出事物的本質,那么他也做不出現(xiàn)實,只能做出像現(xiàn)實的東西(不是真正的現(xiàn)實)。(p345)
上帝要么不想造一張以上的自然床,要么某種力量迫使他只造一張必不可少的床,一張真正的床。上帝從來沒有造過兩張或更多這樣的床,也永遠不會有新的床。(p346)
我想,因為上帝知道這一點,并希望成為真正的床的真正制造者,而不僅僅是一個制作特定床的木匠,所以他只制作了唯一的天然床。(p347)
模仿與現(xiàn)實相差甚遠。而這似乎也是它在只抓住事物的一小部分(也是外觀的一小部分)的情況下,能做出任何東西的原因。
當有人告訴我們,他遇到了一個精通所有技能的人,知道其他只有這方面的專家才知道的事情,沒有什么是他比任何人都知道的。聽到這些話,一定要告訴他,“你是個頭腦簡單的人。好像你遇到了一個魔術師或者擅長模仿的人,被他騙了。你以為他無所不能,是因為你分不清知識、無知和模仿?!?p348)
如果他對他所模仿的東西有真正的了解,他寧愿投身于真實的東西而不是模仿。他會熱衷于做出很多優(yōu)秀的真實產品,留在身后留作紀念。他寧愿成為被崇拜的對象,也不愿熱衷于做一個崇拜別人的人。(p349)
盡管詩人除了模仿技巧之外一無所知,但他能用文字出色地描述各種技巧。當他談到做鞋子、指揮戰(zhàn)爭或其他任何有節(jié)奏、有步驟、有曲調的事情時,觀眾總是認為他無法更好地描述任何事情,因為他們和他一樣對這些事情一無所知,只通過文字了解事情。(第352頁)
說到一切,有三種技術:用戶的技術,廠商的技術,模仿者的技術。
那么一切器物、生物、行為的善、美、正,不都只與使用有關嗎,使用是人與自然之間創(chuàng)造萬物的目的嗎?(p353)
同樣大小的一個東西,從遠處看和從近處看,在人們眼里都不是同樣的大小。在水里和不在水里看到同樣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我們心中有各種這樣的困惑。所以,繪畫可以利用我們天性中的這一弱點來發(fā)揮它的魅力。魔術師和其他許多像這樣的藝術家也利用了這一弱點。(第354頁)
不允許我們同一個部分對同一件事同時持有兩種相反的觀點?
測量活動是頭腦中理性部分的工作。信任和算計的部分,應該是心靈最美好的部分。
模仿是廉價父母生的廉價孩子。(p355)
第10卷
(1)創(chuàng)造者、模仿者和使用者
P343
蘇:確實有很多其他原因讓我相信,我們在建設這個國家中所做的事情是完全正確的,尤其是(我認為)關于詩歌。㈠(595)
g:什么樣的練習?
蘇:它絕對拒絕任何模仿。需要注意的是,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確定了心智的三個不同組成部分,我認為拒絕模仿還有一個更明顯的理由。(二)
g:請解釋一下。
蘇:哦,讓我們私下談談——你不會把我的話告訴悲劇詩人或任何其他模仿者——這種藝術似乎會腐蝕所有事先沒有被警告其危害的聽眾的心靈。
g:請進一步解釋一下。
蘇:我不得不直言不諱。雖然我從小對荷馬有一定的敬意,但我不想批評他。因為他似乎是所有這些美麗的悲劇詩人的鼻祖。然而,無論如何,我們不能把個人的尊重看得高于真理,我必須(如我所說)說出我的想法。
高:你必須說出你的想法。
蘇:那請聽我說,還是回答我的問題比較好。
g:問吧。
P344
蘇:你能告訴我一般來說什么是模仿嗎?需要注意的是,我自己也不確定它的目的是什么。
g:那我就不懂了!
蘇:事實上,你知道的比我多并不奇怪。因為視力不好的人比視力好的人看東西更清楚是很常見的。(596)
g:沒錯。但是在你面前,即使我能看到什么,我也不太可能急于告訴你。你最好自己看看!
蘇:那么讓我們按照通常的程序開始討論,好嗎?每當我們可以用同一個名字稱呼大多數(shù)事物時,我想我們總是假定它們只有一種形式或觀念。明白了嗎?
高:我明白。
蘇:現(xiàn)在,讓我們給某一種類的許多東西命名,例如,有許多床或桌子。(二)
g:當然可以。
蘇:但是我覺得只有兩個概念可以概括這許多家具:一個是床的概念,一個是桌子的概念。
g:是的。
蘇:還有,我們總說做床或桌子的工匠看想法或形式來做我們分開用的桌子或床;其他事情也是如此。是嗎?至于理念或者形式本身,可以肯定的是,沒有哪個匠人能做出。是嗎?
蘇:但是現(xiàn)在,請考慮一下。你給下面的工匠取什么名字?(三)
g:什么樣的工匠?
蘇:全能工匠:他什么都能做——各行各業(yè)的工匠做的各種東西。
p345
g:你說的是一個出奇靈巧的人。
蘇:請稍等。事實上,當你上馬的時候,你也會告訴我同樣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個工匠不僅可以制作所有的器皿,還可以制作所有的植物、動物和他自己。況且他能造地,能造天,能造神,能造天體,能造冥界的一切。
高:多么了不起的智者?。?四)
蘇:你不相信我?請問,你一點都不相信這樣的工匠嗎?或者說,你認為這種多才多藝的匠人可以在一種意義上,卻不能在另一種意義上?或者說,你知道這些東西都是你自己可以“在某種意義上”制造出來的嗎?
高:在什么意義上?
蘇:這不難。方法很多,而且很快。如果你愿意拿一面鏡子照來照去,你可以盡快做到。你可以快速制造太陽和天空中的一切,地球和你自己,以及其他動物,電器,植物和我們剛才談到的所有那些東西。(五)
g:是的。但這是一個影子,不是真實的東西!
蘇:很好。你的話碰巧對我們的辯論很有幫助。因為我覺得畫家也屬于這類制作人。是嗎?
g:當然是了。
蘇:但我想你會說他的“制作”不是真的制作。然而,畫家也“在某種意義上”做了一張床。是嗎?
g:對,他也是鋪床的影子。
蘇:再問一次,那個做床的木匠呢?你剛才不是說他建造的不是我們公認的真正的床或者床的本質的形式或者理念,而只是一個具體的、特殊的床嗎?(Ⅱ)(597)
g:是的,我就是這么說的。
蘇:那么,如果他做不出事物的本質,那么他就做不出現(xiàn)實,只能做出類似現(xiàn)實的東西(這不是真正的現(xiàn)實)。是嗎?如果有人說造床的木匠或其他任何工匠造出來的東西是完整意義上的存在,那很可能是錯的。是嗎?
P346
高:無論如何,這畢竟不太可能是擅長我們論證的人的意見。
蘇:所以,如果有人說這種事情①和真相相比只是一個灰暗的影子。這不會讓我們吃驚。
①指木匠做的床,例如在597處引用的。見這本書的側碼。
g:我們不會感到意外。(二)
蘇:那么,我們要用這些例子來研究這個模仿者的本質嗎?也就是誰是真正的模仿者?
g:請這樣做吧!
蘇:下面我們有三種床。一種是天然床。我想我們不得不說這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蛘哒f,是用別的東西做的?
②床的本質,床的概念。
g:我想它不是由別的東西制成的。
蘇:第二張是木匠床。
蘇:另一種是畫家畫的床,是嗎?
g:就算是吧。
蘇:所以,是畫家,是鋪床的人,是造這三種床的神。
g:對,這三種人。
蘇:上帝要么不想造一張以上的床,要么是某種力量迫使他只造一張必要的床,一張真正的床。上帝從來沒有造過兩張或更多這樣的床,也永遠不會有新的床。(三)
高:為什么?
蘇:因為,如果上帝造了兩張床,就會有第三張,而且兩張床都是各自的形態(tài)。因此,第三張床將是真正的、必不可少的床,而另外兩張則不是。
P347
高:好的。
蘇:所以,我認為上帝知道這一點,他想成為真正的床的真正制造者,而不僅僅是一個制造特定床的木匠,所以他只制造了唯一的天然床。(四)
g:似乎是這樣。
蘇:那么我們可以稱上帝為床的本質的創(chuàng)造者嗎?還是叫別的?
g:這個名字絕對是正確的,因為自然床和所有其他自然事物都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
蘇:木匠呢?我們能叫他床的制造者嗎?
蘇:我們也可以稱畫家為這些東西的創(chuàng)造者或制造者嗎?
高:不管怎樣。
蘇:那你說他在床上干什么?
高:如果我們把畫家稱為那兩種人所作的東西的模仿者,我認為(E)應該是最恰當?shù)摹?/p>
①指造物主(上帝)和制造者(工匠)。
蘇:非常好。所以,你把與自然相隔兩層的作品的制作者叫做模仿者?
高:完全正確。
蘇:所以,悲劇詩人既然是模仿者,就和其他一切模仿者一樣,自然和國王②或真理隔了兩層。
②隱喻表達?!巴酢本褪恰白罡摺焙汀罢胬怼钡囊馑肌?/p>
P348
蘇:那么,我們已經(jīng)就模仿者達成一致了。但是請告訴我,畫家想要模仿的是什么樣的東西?你以為是自然界的萬物本身還是工匠的產物?(598)
g:工匠作品。
蘇:那么這是事物的真實還是事物的形象?-這需要進一步澄清。
高: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蘇:我的意思是這樣的:比如一張床,如果你從不同的角度看,從側面或正面或其他角度看,它和它本身有區(qū)別嗎?或者說,只是看起來不一樣,其實完全不一樣,其他的也是。是嗎?
g:只是外觀不同而已。其實沒什么區(qū)別。
蘇:那么請研究下面這個問題。當一個畫家描繪一切事物時,他是在模仿事物的真實性還是它們的樣子?這是對影像的模仿還是對現(xiàn)實的模仿?(二)
g:這是對形象的模仿。
蘇:所以,模仿離真實很遠。而這似乎也是它在只抓住事物的一小部分(也是外觀的一小部分)的情況下,能做出任何東西的原因。例如,我們說一個藝術家會給我們畫一個鞋匠或木匠或其他工匠。雖然他自己對這些技法一無所知,但如果他是一個優(yōu)秀的畫家,只要把他畫的木匠肖像陳列在離觀眾一定距離的地方,他還是能騙過孩子和一些愚蠢的人相信這些技法。
高:當然是這樣。
蘇:我的朋友,我認為在所有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記住以下幾點。當有人告訴我們,他遇到了一個精通所有技能的人,并且(d)知道只有這個領域的專家才知道的其他一切,沒有什么是他比任何人都知道的。聽到這些話,一定要告訴他,“你是個頭腦簡單的人。好像你遇到了一個魔術師或者擅長模仿的人,被他騙了。你以為他無所不能,是因為你分不清知識、無知和模仿。”
P349
高:你說得再正確不過了。
蘇:那么我們必須研究悲劇詩人和他的領袖荷馬。(三)既然我們聽到有人說,這些詩人知道與善惡有關的一切技能和一切人事,(五)他們也知道神圣的東西。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讀者是這樣想的:一個優(yōu)秀的詩人要想正確地描述事物,就必須用知識去創(chuàng)造,否則是不行的。我們必須思考這一點:這類讀者是否遇到了魔術師般的模仿者;我被他們欺騙了,以至于我看他們的作品時,不知道他們和真相之間有兩層,即使不知道真相也很容易制造出來(因為他們的作品是形象而不是真相)?或者說,一般讀者說的有幾分道理,優(yōu)秀的詩人對自己描述的東西有真正的了解嗎(很多讀者認為自己描述的很好)?
g:我們必須檢查一下。
蘇:那么,如果一個人既會模仿,又會形象,你覺得他真的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制作形象的工作中,并把它作為人生的最高目標嗎?(二)
高:我不這么認為。
蘇:我認為如果他對他所模仿的東西有真正的了解,他會更愿意致力于真實的東西而不是模仿。他會熱衷于做出很多優(yōu)秀的真實產品,留在身后留作紀念。他寧愿成為被崇拜的對象,也不愿熱衷于做一個崇拜別人的人。
高:我同意你的觀點。如果他能這樣做,他的榮譽和利益將和其他人一樣大。
蘇:所以我們不會要求荷馬或其他詩人給我們解釋其他問題;(c)我們不會問:他們中有誰是醫(yī)生,而不僅僅是一個模仿醫(yī)生說話的人,聽過哪個詩人(古代或現(xiàn)在)幫助過任何病人康復。(p350)像阿斯克羅比斯,或者他們教過什么學生醫(yī)術,像阿斯克羅比斯教過他的弟子。我們不談其他技能,也不問他們這方面的問題。我們只會講荷馬想講的最重要最美好的東西——戰(zhàn)爭和指揮的問題,城邦的治理和人民的教育。(d)我們要求他回答以下問題必須是公平的:“親愛的荷馬,假設你雖然是我們定義為模仿者的形象的制造者,但你與美德的真理并沒有相隔兩層,而只是相隔一層,你可以知道在公共和私人生活中,什么樣的教育和訓練可以使人變得更好或更壞。那么,你能告訴我:哪個城邦因為你而被治理,像斯巴達因為勒楚古一樣?(e)哪個城邦說過,那是因為你是他們優(yōu)秀的立法者,你使他們受益?意大利和西西里島曾被認為是勞德斯的,而我們被認為是梭倫的。有誰把它歸功于你?”荷馬能回答嗎?
P350
高:我覺得他答不上來。甚至荷馬的崇拜者自己也從來沒有說過荷馬是一個優(yōu)秀的立法者。
蘇:那么,你聽說過荷馬在世時,在他的指揮或策略下打贏過的戰(zhàn)爭嗎?(600)
*原書為“Zan”,疑似印刷錯誤。請參考上海譯文出版社謝善元譯(p523),改為“Ce”?!@部分
g:沒聽說過。
蘇:那么,正如你能從一個善于實際工作的智者那里期待的那樣,你聽說過荷馬在技能或其他實踐方面的許多巧妙發(fā)明嗎,比如米利都的泰勒斯和庫西亞的阿納哈爾修斯?
①第一部尤金·拉爾的《名行錄》I,105,傳說他是錨和陶輪的發(fā)明者;
g:我一個都沒聽說過。
蘇:如果他從未擔任過任何公職,你聽說過他創(chuàng)辦的私立學校嗎?在他的一生中,學生們樂于聽課,在他去世后,他將一個荷馬的模型傳給了后代。(二)就像畢達哥拉斯一樣?畢達哥拉斯本人為此受到了特別的崇敬,他的繼承者今天仍然稱一種生活方式為“畢達哥拉斯模式”,這使他高人一等。荷馬也一樣嗎?
P351
高:我從未聽說過這樣的事。哦,蘇格拉底,你要知道,作為荷馬教育的標本,荷馬的學生克里普勒斯甚至可能比他自己的名字①還要可笑,如果關于荷馬的傳說可靠的話。據(jù)說他活著的時候很鄙視荷馬。
① KP ε ω ψ υ λ ο ε s字面意思是“食肉氏族的人”。據(jù)說他是出生在凱奧斯島的史詩作家。亞當引用了他的詩:“我是一個偉大的肉食者,我相信這對我的智慧是有害的?!?第十二夜1,3,90)
蘇:有一個傳說。但是,格勞孔,如果荷馬真的能教育人們提高他們的道德品質,并且(v)他確實有真正的知識而不僅僅是模仿,我想許多年輕人會向他學習,尊敬他,熱愛他。你這樣認為嗎?從阿卜德拉的普羅泰戈拉、凱奧斯的普羅提卡斯等眾多智者開始,可以通過私教的方式說服同時代的人,人們如果沒有智者的教育,是無法管理家務、治理國家的;(d)他們用這種智慧贏得了深深的愛,以至于他們的學生幾乎沒有踩在他們的肩膀上。同樣,如果荷馬真的能幫助他同時代的人獲得美德,人們還能讓他(或赫西奧德)四處流浪,以歌唱為生嗎?人們會舍不得他,把他看得比金子還重,強迫他住在自己家里。如果他不能留下來,那么無論他去哪里,人們都會在那里等待,(e)直到他受到充分的教育。你說我的想法對嗎?
蘇格拉底,我認為你是完全正確的。
蘇:那么我們能確定從荷馬開始的所有詩人都只是對美德或其他自己制造的東西的形象模仿者,他們根本不知道真相嗎?就像我們剛才說的,雖然畫家本身對鞋匠的手藝一無所知,但是他們可以畫出看起來像鞋匠的人,只要他們自己和只知道通過形狀和顏色判斷事物的觀眾覺得自己像鞋匠。不是嗎?(601)
P352
蘇:同樣,我認為我們應該說,盡管詩人除了模仿技巧之外一無所知,但他能借助文字出色地描述各種技巧。(b)當他講到做鞋子、指揮戰(zhàn)爭或其他任何有節(jié)奏、有步驟、有曲調的事情時,聽眾總是認為他的描述和他對這些事情的無知一樣好,只通過文字認識事情。所以,這些音樂元素所引發(fā)的詩歌魅力是巨大的;我想你知道,如果這首詩去掉了音樂色彩,變成了平淡無奇的散文,詩人的語言會是什么樣子。我想你已經(jīng)注意到了這一點。
g:是的,我注意到了。
蘇:他們就像一些臉,其實并不漂亮,只是因為年輕才好看?,F(xiàn)在,青春過后,他們的輝煌已經(jīng)沒有了。
g:確實是這樣的。
蘇:請再考慮一下下面這個問題:我們說形象的創(chuàng)造者,也就是模仿者,除了事物的表象之外,一無所知。是這樣嗎?
g:是的。(三)
蘇:讓我們把事情的始末說出來,不要半途而廢。
g:請繼續(xù)。
蘇:假設畫家會畫韁繩和嚼子,對嗎?
蘇:但能做出這些東西的是鞋匠和銅匠,對嗎?
蘇:畫家知道韁繩和嚼子應該是什么樣子嗎?也許,連制造這些東西的皮匠和銅匠都不知道,但只有懂得使用這些東西的騎手才知道這些吧?
蘇:我們能說這就是萬事皆準的真理嗎?(四)
P453
高:你是什么意思?
蘇:我的意思是,無論我們談論什么,都有三種技術:用戶的技術,制造商的技術和模仿者的技術,對嗎?
蘇:那么一切器物、生物、行為的善、美、正,不都只和使用有關嗎,使用是人和自然創(chuàng)造萬物的目的。
g:沒錯。
蘇:所以,任何東西的使用者都是最有經(jīng)驗的,使用者把自己在使用中看到的東西的性能告知廠商,這是絕對必然的。比如,吹笛人向制笛人匯報各種笛子演奏的情況,(e)告訴他制作哪一種,制笛人按照他的指示制作。
蘇:所以,一類人知道并報告笛子的優(yōu)缺點,另一類人信任他,按照他的要求制作。
蘇:因此,制造商可以對這種樂器的優(yōu)點有一個正確的信念(這是當他與真正了解這種樂器的人交流時不得不聽取他的意見時的信念),而用戶可以對它有所了解。(602)
蘇:模仿者能從經(jīng)驗和使用中真正了解他們畫的東西是否漂亮和正確嗎?還是他在與有真才實學的人不可或缺的交往中,聽了后者對正確制造的要求后,才能有正確的見解?
g:兩者都不能要。
蘇:那么,模仿者對于自己模仿得好不好,既沒有知識,也沒有正確的看法。
高:很明顯。
蘇:所以詩人作為一個模仿者,對他所創(chuàng)造的東西有著最美的智慧。
①這是一句諷刺的話,應該反過來理解。但格勞肯的回答是認真的。
P354
g:一點也不。
蘇:雖然他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好是壞,但他還是不停地模仿??磥硭7碌臇|西,在無知的群眾看來,還是美的。(二)
高:還能有別的辦法嗎?
蘇:看來我們已經(jīng)完全達成了以下共識:模仿者所模仿的東西沒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模仿只是游戲,不能當真。想成為悲劇作家的詩人,無論是用抑揚格詩體還是史詩體寫作,都只能是模仿者。
g:肯定是。
蘇:說實話,模仿不是和那種把兩層真實分開的第三層次的東西有關嗎?(VC)
蘇:再問一次,一個人能力的哪一部分是模仿?
蘇:我的意思是,同樣大小的東西,從遠處看在人們眼里沒有從近處看那么大。
g:它們的尺寸不一樣。
蘇:在水里和不在水里看到同樣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因為同樣的視覺誤差,同樣的東西凹凸面看起來不一樣。而且,很明顯,我們的頭腦中存在著各種這樣的困惑。所以,繪畫可以利用我們天性中的這一弱點來發(fā)揮它的魅力。魔術師和其他許多像這樣的藝術家也利用了這一弱點。
g:真的。
P355
蘇:數(shù)量、數(shù)目和重量難道不是解決這些弱點的最有效的方法嗎?難道它們不能幫助我們克服“似多似少”、“似大似小”、“似輕似重”對我們心靈的支配,取而代之的是數(shù)出來的數(shù)字、量出來的尺寸、稱出來的重量的支配嗎?
蘇:這些測量活動是大腦理性部分的工作。(五)
g:是這部分的工作。
蘇:但是當它測量并指出某物比另一物“大”或“小”或“相等”時,它往往同時看起來是相反的。
蘇:但是我們不是說過,不允許我們的同一部分對同一件事同時持有兩種相反的觀點嗎?
高:我們的話是對的。(603)
蘇:頭腦中不同意測量的部分不可能和同意測量的部分是同一個部分。
高:當然不是。
蘇:信任測算的部分,應該是靈魂最美好的部分。
蘇:所以相反的部分應該屬于我們靈魂的最底層。
高:當然可以。
蘇:這就是我們說下面這些話時想要得出的結論。當初我們說繪畫和模仿藝術一般都是在創(chuàng)作遠離現(xiàn)實的作品,與我們頭腦中遠離理性的部分互動,不以健康和真實為目的而向其學習。(二)
蘇:所以,模仿是廉價父母生的廉價孩子。
(未完待續(xù))
作者簡介
柏拉圖(希臘語:π λ τ ν,約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又譯為柏拉圖(希臘語:π λ τ ν),古希臘哲學家,是整個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中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名字的由來:柏拉圖的原名是阿里斯托斯(Aristo Russ),但為什么改名為“柏拉圖”?追根溯源,阿里斯托斯(Aristo Russ)從小體格健壯,胸肩寬闊。所以體育老師給他取名柏拉圖,在希臘語里是“寬廣”的意思。后來柏拉圖的名字被引申,流傳至今。柏拉圖出生于雅典,年輕時師從蘇格拉底。
蘇死后,周游列國,在埃及、小亞細亞和意大利南部從事政治活動,企圖實現(xiàn)自己的貴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失敗后,他逃回雅典,在一座體育館附近建立了一所學院,名為阿加爾德學院。之后,他教書40年,直到去世。他一生著述頗豐,其教學思想主要集中在《共和與法律》中。
【MBA智庫百科(--
穆璐
柏拉圖論正義...一
第一卷.....一
第二卷......39
第三卷...74
第四卷...120
第五卷...159
第六卷...203
第7卷...242
第八卷...377
第九卷.....312
第10卷...343
索引...379
地名索引之一...389
地名索引2...395
===
以上僅供參考,謝謝!
起初,上帝創(chuàng)造了天地。(創(chuàng)世紀1:1 NASB)
起初,上帝創(chuàng)造了天地。(創(chuàng)世紀1:1)
在基督里
哲學史角度對理想國的解釋拋開了,理想在哲學上的意思
柏拉圖《理想國》30句經(jīng)典語錄:
1.它(城邦)用說服或強制的方式,使所有公民相互協(xié)調,從而使他們與所有人分享集體利益。
2.所有不經(jīng)培養(yǎng)的自立人才,不欠任何人的情,所以不急于回報培養(yǎng)的恩情,這是理所應當?shù)摹?/p>
3.能看到事物之間聯(lián)系的人是辯證學家,否則他就不是辯證學家。
4.我想你一定注意到了,常識辯論剛開始的時候,年輕人喜歡到處和別人爭論,因為好玩,就模仿別人反駁,自己反駁別人。就像小狗喜歡拖咬每一個走進來的人一樣,喜歡用言語咬人。
5.他們養(yǎng)成了只愛賺錢的習慣。你根本就不在乎道德,跟普通窮人一樣,不是嗎?
6.有些欲望是不可避免的,可以理直氣壯地稱之為“必要”。還有一些欲望是對我們有利的,我覺得這些也可以說是“必要的”。因為這兩種欲望的滿足是我們天性所需要的。
7.有些欲望如果從小就注意,是可以放棄的,而這些欲望的存在對我們是沒有好處的,有時甚至是有害的。我們真的可以把這種欲望稱為迪伊所說的“不必要”嗎?
8.無論從個人還是國家的角度來說,極端的自由不能變成別的,只能變成極端的奴役。
第9卷
9.我認為,一個人的心智完全被一種占主導地位的激情所控制之后,他的生活就是奢靡、放蕩、放蕩等等。
10.如果你善于從整體上觀察他的心靈,你就能透過很多欲望看到他真正的貧窮。
11.最優(yōu)秀和最公正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他是最有王者風范和自制力的。
12.判斷必須通過推理來實現(xiàn)。
13.有見識的人說自己生活最幸福的時候,他的話最靠譜。
14.除了智者,其他任何人的幸福都不是真實的、純粹的,而只是一種幸福的影像!
15.一種既不痛苦也不快樂的心境平和,是介于兩者之間的中間狀態(tài)。
16.快樂與痛苦相比,痛苦與快樂相比,都是平靜的,不是真正的快樂和痛苦,只是表面上的快樂或痛苦。這些快樂的圖像與真正的快樂無關,它們只是一種欺騙。
17.身體需要的那種東西,不如心靈需要的那種東西真實、實在。
18.如果一個人不假思索地追求榮譽、勝利或激情,那么他對榮譽、勝利和激情的熱愛就會導致嫉妒、強迫和憤慨。
19.所謂美好的、可敬的東西,是那些能使我們本性中的動物部分服從于人的部分(或者更準確地說,是神性部分)的東西,丑陋的、卑微的東西,是那些把我們本性中的馴服部分奴役到野性部分的東西。
20.我們不能把對個人的尊重置于事實之上。
21.一個優(yōu)秀的人,當他有厄運的時候,比如失去兒子或者他愛的東西,就像我們之前說的,會比別人更能忍受。
22.促使他克制自己的是理智和法律,促使他屈服于悲痛的是純粹的情感本身。
23.生活中沒有什么值得過分關注的事情。況且,悲痛只能阻止我們在這種情況下盡快得到需要的幫助!
24.我們絕不能浪費時間像孩子受了傷一樣哭,而不是訓練我們的頭腦形成習慣;盡快建立拯救生命的法治,以消除痛苦。
25.我們最好的部分是愿意跟隨理性的指引。
26.盲目引導我們回憶苦難,只會哀嘆卻不能完全得到那種幫助的部分,是我們非理性的無用的部分,是懦弱的伴侶。
27.一個自稱有德卻允許自己承受極度痛苦的人,沒有什么可恥的。
28.沒有多少人能想到,設身處地的感受,必然會影響我們對自己的感受。
29.愛和憤怒,以及其他欲望和喜怒哀樂——我們說它們伴隨著我們所有的行動。
30.哲學與詩歌的爭吵自古就有。
劇終
更多內容,現(xiàn)場點。
對柏拉圖理想國的批判,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哲學觀
政治提問:亞里士多德反對柏拉圖的《理想國》嗎?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堪稱中國家喻戶曉的名言,體現(xiàn)了一種人們所推崇的嚴謹求實的學習態(tài)度。
但這句話可能不是亞里士多德說的。它的拉丁文原文“Amicus Plato,Sed Magis Amica Veritas(我愛柏拉圖,但我更愛真理)”實際上是公元5世紀哲學家阿莫尼烏斯·赫米亞所寫。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句話常常給人一種印象——亞里士多德反對他的老師柏拉圖的觀點,比如他對《理想國》的批判(更好的翻譯應該是《皇室制度》)。
但是《理想國》真的能證明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對立嗎?還是答案正好相反?
在《政治學》第二卷的開頭,亞里士多德闡述了他的下一個寫作目的:考察“對于能夠追求最佳生活方式的人來說,什么是最佳的政治制度。”
雖然“什么是最好的政治制度”這個問題從柏拉圖開始直到今天仍然在政治哲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亞里士多德提到的“最好的政治制度”之前有一個限定詞:“能”(δννοι)。
最好的政治制度可能嗎?或許答案是否定的,或者至少是極其困難的。它需要柏拉圖《理想國》中提到的極其罕見和特殊的“機遇”。
亞里士多德即將論述的最佳政治制度,其實是一種可行的、優(yōu)秀的、依賴于現(xiàn)實條件的政治制度。
為了探索這種“最佳政治制度”,亞里士多德認為有必要研究兩種政治制度:一種是已經(jīng)在治理良好的城邦中實行的政治制度;另一種是思想家提出的理想政治制度。
但《政治學》第二卷的寫作順序是:蘇格拉底的理想政治制度(見柏拉圖的《理想國與法》)、法瑞斯和希普達莫的理想政治制度、斯巴達和克里特以及迦太基的現(xiàn)實政治制度。
人們注意到,亞里士多德顛倒了他在開頭提出的順序,即先探討理想的政治制度,再考察現(xiàn)實的政治制度。
結果,蘇格拉底被放在了討論的首位。這是亞里士多德的意圖嗎?如果是,他為什么這么做?
《政治學》第二卷共十二章,前六章都是對蘇格拉底理想政治制度的批判。亞里士多德首先指出蘇格拉底關于城邦公有制(大一統(tǒng))的假設是不可能的:
“因為城邦的本質是多樣化的,如果我們傾向于統(tǒng)一,那么家庭就會變得比城邦更一致,個人就會變得比家庭更一致”。
公有制可以細分為兩種,即家庭公有制和財產公有制。在《政治學》第二卷的第三、第四和第五章中,亞里士多德對兩者都提出了許多反駁:
1.家庭公有制會削弱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整個愛被稀釋到千萬分之一。
2.家庭公有制會導致家庭倫理的崩潰,使禮儀和法律不再具有約束力。
3.在家庭公有制下,兒童的金銀銅鐵等級是由城邦來安排的。但是編曲人知道原來的層級,所以有隱患。此外,等級制度改變后的新生兒不再對出生的家庭和等級制度承擔任何血緣或社會責任。
4.財產公有制未必帶來公平:收獲的共同分配不符合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的原則。
5.財產公有制解決不了人性的自愛和惡,甚至會導致克制、寬厚等一些美德的消失。
關于第五點,很多人認為通過財產公有制可以實現(xiàn)和諧友愛,因為私有財產制度是世界上罪惡的根源。然而,亞里士多德不同意這一點。他敏銳地觀察到:
“這些惡行,不是因為共產主義制度的缺失,而是因為邪惡。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共同擁有財產的人之間的糾紛要頻繁得多,盡管他們的數(shù)量無法與擁有私人財產的人相比?!?/p>
蘇格拉底認為城邦需要一致性,亞里士多德并不完全否認這一點,但他指出城邦應該在一致性和多樣性之間尋求平衡;同時,城邦的一致性不應該取決于制度的強弱,而應該取決于教育和習俗的潛移默化。
蘇格拉底認為政治家應該讓懂得如何治理國家的人終生參與,而亞里士多德認為在城邦中這是不可能的。他寫道:
“政治最好是這樣。顯然,同樣的人可能永遠保持權力;但是,按照公民生來平等的道理,這是不可能的。與此同時,每個人分享治理權才是公平的?!?/p>
雖然特殊的事情應該由特殊的人來做對人來說是最好的,但是輪流執(zhí)政也是公平的。
這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難題:公平的不一定是好的,但人們想要的是公平還是好的?
亞里士多德在另一篇對話《法律》中也對蘇格拉底提出了一些批評——亞里士多德無疑把雅典的陌生人等同于蘇格拉底:
對工人解釋不充分;對城邦數(shù)量的限制是欠考慮的;重要的鄰國關系不討論;對財產的限制不符合中庸之道;提出的優(yōu)生學有待提高(無計劃生育);等一下。
我們知道,理想國中的蘇格拉底和法律中的蘇格拉底(雅典的陌生人)并不完全相同。
雖然兩個蘇格拉底都注意到哲學與政治之間存在著根本性的沖突,但后者蘇格拉一方面看到真正的立法需要哲學理性,另一方面又看到真正的政治只能引導人們走向正義和中庸。
因此,與《理想國》中描繪的最佳政治制度不同,《法律篇》建立了第二好的城邦和混合政治制度。
亞里士多德在批判蘇格拉底的理想政治制度時,似乎有意忽略了兩者的區(qū)別。
在這方面,龐格讓我們想起了亞里士多德的建議:
但亞里士多德必須評價柏拉圖在《法律》中描述的退而求其次、不那么不切實際的政治制度。他一開始就說,柏拉圖提出的“最好的”政體可以撇開,因為前面的批評也適用。
但在討論中,他也承認,法律中的政治制度比王室制度中的政治制度實用得多,其特點可以通過細節(jié)細節(jié)充分展示出來...亞里士多德奇怪地透露,他實際的政治教義在很大程度上與他著名的不切實際的老師是一致的。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細節(jié)是,亞里士多德在政治上一直批判的是蘇格拉底而不是柏拉圖,但是蘇格拉底一生都沒有寫這方面的東西,也沒有留下任何關于政治制度的研究著作。
亞里士多德怎么會不知道《皇家制度》中蘇格拉底的形象其實是柏拉圖寫的?他為什么不直接反駁柏拉圖?
拉丁諺語“Amicus Plato,Sed Magis Amica Veritas”是錯的嗎?亞里士多德尊重老師多過尊重真理嗎?
對于這個問題,戴維斯給出了解釋性的回答:亞里士多德真正矛盾的是蘇格拉底所勾勒的政治體系,而不是提出這種政治體系的對話——理想國。
換句話說,蘇格拉底的理想政治制度當然應該受到批判,但柏拉圖的《理想國》也是在糾正這種政治制度,而不是完全贊揚。
這可能有力地證明了目前流行的《理想國》的翻譯可能是不恰當?shù)模驗榘乩瓐D的這部著作只是對《理想國》的諷刺和修正。
從這個角度看,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看似分道揚鑣,實則殊途同歸。
北京,2021年10月
微信官方賬號田義田蕓
政治哲學系列文章
政治探究:為什么真理不能代替觀點?
政治質詢: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嗎?
政治追問:為什么好人受苦,壞人享福?
政治提問:歷史決定論的特點和危險是什么?
政治質詢:為什么年輕人不能過早踏上哲學?
政治追問:如何看待西方國家的“雙重標準”?
政治追問:蘇格拉底的教育是否“腐蝕了青年”?
政治提問:什么是諾斯替主義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政治提問:為什么要把共和制翻譯成皇室制?
柏拉圖《理想國》出版社,柏拉圖《理想國》讀書筆記
讀《理想國》最大的收獲是讓我意識到,我們正在考慮的,想做點新的東西的很多東西或想法,幾千年前就已經(jīng)被前人考慮過了。
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無非是一代一代的重復,一些社會命題和生活命題是一代一代在思考的,所以我們的社會繼承了。最基本最根本的東西都沒變,只有上層的意識形態(tài)在發(fā)生一些小變化,讓這個世界看起來很創(chuàng)新。
別以為你有什么好主意。你能想到的,前人都經(jīng)歷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需要繼續(xù)探索。
這只是我在刷視頻的時候,看到有人分享的羅老師的截圖,和我的感覺一模一樣,所以把這兩張圖存了下來作為總結。
柏拉圖《理想國》的理論依據(jù),柏拉圖理想國主要內容
柏拉圖的理想國
陶華坤
理想國是柏拉圖的正義宣言。正義就是國家各個階層的人都能各盡所能,各司其職,互不逾越。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的能力,讓每個人都在最適合自己能力的崗位上工作,這是社會組織的最高原則。它關系到社會全體成員的整體利益,這是社會最大的正義?!拔覀兘ㄔO這個國家的目標不是為了某個階級的個人突出幸福,而是為了全體公民的最大幸?!?。
“哲學家”有著特殊的內涵。柏拉圖認為所有的人都有理性的意志和欲望。在《理想國》中,統(tǒng)治者必須是哲學家,人類真正的出路在于哲學家掌握政權,只有真正的哲學家才能拯救當時城邦的危機。他認為哲學家是最高尚、最有知識的人,這種圣賢統(tǒng)治下的圣賢政體是最好的政體。哲學家的本質是擁有知識、智慧、正義和善良。只有哲學家才能體會到國家的最高理念,那就是把握“善”。
“讓我們一直上路,追求正義和智慧”。哲學家是熱愛智慧的人,只有熱衷于尋求真理的人才是哲學家。教育只是讓這種能力把握正確的方向,讓它從黑暗轉向光明,從現(xiàn)象世界轉向現(xiàn)實世界。因此,教育也是《理想國》的重要主題之一。柏拉圖設計了一套理想的教育課程,將靈魂從可見的世界逐漸引向哲學,目的是培養(yǎng)國家的統(tǒng)治人才,促進他們的靈魂轉向。
柏拉圖《理想國》的理論依據(jù),柏拉圖理想國解析
只有讀書,你才有東西可想,你的心才會變得充實。
以下內容來自我的《西方哲學史》第三章的讀書筆記。
古希臘哲學家的思想對西方文明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其中一些思想在今天仍有意義。
公元前柏拉圖延續(xù)了蘇格拉底的工作,從理論上駁斥了智者的相對主義,并將其視為政治衰落的表現(xiàn)。柏拉圖于公元前388年在雅典建立了學院,公元529年關閉。
理解他思想的難點在于對話的寫作風格。柏拉圖本人幾乎不出現(xiàn)在《對話錄》中,他也不在《對話錄》中假設結論性的命題和觀點。
柏拉圖的作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早期蘇格拉底對話,成熟對話,烏托邦,晚期對話,法律篇。他和畢達哥拉斯有一些共同的觀點:
1.視數(shù)學為萬物之本
2.宇宙二元論——真實(觀念)世界和由陰影組成的可見世界
3.靈魂的輪回是不朽的
4.對理論科學感興趣
5.宗教神秘主義和道德禁欲主義
柏拉圖認為:& # 34;因為哲學不能像其他知識分支一樣被注釋,只有在大量的主題討論和共同的生活經(jīng)驗之后,才會突然靈光一閃& # 34;他不認為普通讀者能輕易領會他的思想。
1.知識與存在
思想和知識
早期階段—用概念分析和概念洞見的方法中間階段——試圖解釋觀念的獨立存在——觀念論(edios)后期為了解決概念和共性的問題,詳細闡述了辯證認識論。
蘇格拉底認為,通過仔細檢查和澄清概念,我們可以獲得客觀的知識。如果我們要決定一個行為是好是壞,我們必須將這個行為與原型或規(guī)范進行比較。通過定義概念,可以把握普遍的、不變的東西。但這種概念分析提出了一些問題:我們把握的東西是什么?客觀存在嗎?我們是把它看成獨立存在于我們之外的對象,還是我們內在思考的對象?
柏拉圖試圖用他的善來解決這個問題。巴門尼德?柏拉圖論述了對當時盛行的唯心主義的批判,這種批判集中在觀念的定義和如何把事物劃分為觀念上。不確定什么有想法,什么沒有——沒有劃分的標準。好像值錢的東西有想法,不值錢的東西沒有想法。
根據(jù)宇宙論的本體論,如何解釋數(shù)學觀念的存在?不僅僅是在我們心中,它必須是我們所有人都可以指向和思考的對象。數(shù)學真理是普遍有效的,適用于每個人,所以它們與學科無關。柏拉圖的理念是第一實體。除了我們感官感知到的東西,還有一些我們能理解卻無法用感官感知到的東西(概念、圓、三角形)。他們只能理性理解。我們感官感知到的個別圓形和三角形,是對應觀念的容易消失的表現(xiàn),而觀念本身一般是不變的。它們不存在于我們的思想中,它們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是普遍有效的,所以可以解釋客觀善存在的可能性。
理念與善良我們在前面通過對數(shù)學的觀察提出了一個本體論 問題—何物存在。
愛和教育對理念論的一些批評
如果我們所理解的理念與我們感官所感知的事物截然不同,那么就根本不能用適于時空和變化的謂詞來描述他們,這樣就很難說明時空中變化的可感知事物是如何分有理念了。這讓我們碰到了理念論的一個基本問題: 我們沒有辦法把觀念和變化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說變化的事物是指一種觀念。書中給出了兩個批判性的觀點。1.想法也是理想?!皭骸边@個詞指的是一種罪惡的觀念,但罪不是一種理想,所以罪惡的觀念不可能存在。
2.觀念是不變的,可感的東西是可變的,可變的可感的東西如何變成不變觀念的副本,如何在它們之間建立聯(lián)系。
柏拉圖寫理想國,解析柏拉圖理想國
一個
1.我們幾個年齡差不多的人經(jīng)常聚在一起。古語有云:同音對應,同氣相求。一見面,大家都在抱怨,回憶著年輕時的美好時光,仿佛失去了寶貴的財富。他們總覺得過去的日子過得有意思,現(xiàn)在的生活不值一提。有人抱怨因為年紀大了,被親戚朋友冷落,很難過。
2.老了真的讓人覺得平靜自由,對欲望無動于衷。到了放松的時候,就像索福克勒斯說的,像是擺脫了一個瘋狂的奴隸主。
3.后悔和抱怨的原因只有一個,不在于年齡,而在于性格。天性平靜快樂的人,幾乎感受不到老年的壓力。
4.不創(chuàng)造財富的人,大多不是貪財;只有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才會把財富當成自己的產品。就像詩人愛他們的詩,父母愛他們的孩子一樣,財富創(chuàng)造者愛他們的錢,不僅因為它有用、有利可圖,還因為它是他們自己的產品。
5.對于一個講道理的人來說,有了財富,就沒必要去欺騙別人,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當他要去另一個世界時,他不會害怕欠上帝的祭品或欠別人的債。有了這種內心的平靜,財富是不可或缺的。
6.朋友應該對別人好,而不是對別人壞。正義是對每個人的適當獎勵。正義就是“以德報德,以德報怨”。
二
7.公正有助于締結契約。當金錢無用時,正義有用。
8.幫助正義的人,不傷害不正義的人,所以應該算是正義的。永遠不只是傷害任何人。
9.朋友不是那些只是看起來靠譜的人,而是真正靠譜的人。只有外表好看而沒有真正優(yōu)秀的人,只能算是外表上的朋友,而不是真正的朋友。對敵人也是如此。
三
10.政府通常是每個國家的統(tǒng)治者,每個政府都會制定自己有利的法律。
11.所謂正確的法律是指對他們有利的,所謂錯誤的法律是對他們不利的。
12.正義有時不利于統(tǒng)治者,也就是強者,統(tǒng)治者會不經(jīng)意地發(fā)號施令,損害自己的利益。
13.不存在只為強者謀利益而不考慮弱者利益的科學或技能。
14.任何一個政府,一個統(tǒng)治者,當他是統(tǒng)治者的時候,不可能不顧老百姓的利益,只關心自己的利益。他的言行是為了老百姓的利益。
四
15.工匠的報酬是他們除了自己的絕活之外,還使用了一種賺錢的技能。每一項技能都有利于被照顧的人。
16.好人不想當官是因為名利。他們拒絕因職務之便公然拿錢而被當作員工,更拒絕徇私舞弊,弄虛作假,被當作小偷。真正的統(tǒng)治者追求的是老百姓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利益。
17.義人不要求優(yōu)于同類,而是要求優(yōu)于異類。至于不義者,則要求優(yōu)于同類,優(yōu)于異類。
五
18.有知識的人是聰明的。一個聰明優(yōu)秀的人,不想超越自己同類的人,愿意超越自己同類的人,甚至相反。正義者聰明善良,不義者愚蠢惡劣。
19.正義使他們友好和諧,非正義使他們分裂、仇恨、爭斗。
20.任何東西的功能都是它不能或做不好的獨特能力。
21.公正是頭腦的美德,而不公正是頭腦的邪惡。
22.活得好的人,一定是幸福快樂的;過得不好的人則相反。正義的人是幸福的,不正義的人是痛苦的。
六
23.有這樣一種善,我們喜歡它,就像喜歡它本身一樣,與它的結果無關。還有一種善,比如知識,視力,健康。我們愛它,不僅僅是因為它本身,更是因為它的結果。第三種善,比如體育鍛煉,有病需要就醫(yī),所以有醫(yī)術??偟膩碚f,各種賺錢方式都屬于這一類。正義屬于最善良的人。如果一個人想要幸福,他必須熱愛幸?!葹榱诵腋1旧?,也為了幸福的結果。
七
24.正義是心靈本身最大的善,非正義是最大的惡。正義是強者的利益,非正義是對弱者和利己主義的傷害。正義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正義本身祝福它的主人;相反,不公正本身會給它的主人帶來災難。
25.如果我可以憑我的口舌爭辯,而正義卻遭到誹謗,而我袖手旁觀又無能為力,恐怕這是一種罪過,對我來說是一種奇恥大辱。所以,我還是站出來捍衛(wèi)正義吧。
八
26.城邦的創(chuàng)建者需要:首先,最重要的必需品是食物,有了食物才能生存;第二是住房,第三是衣服,還有其他等等。
27.城邦是如何滿足這些需求的:可能會有一個農民、一個瓦工、一些紡織工人——再加上一個鞋匠或者別的什么人來照顧物質需求。
28.你是準備食物和別人分享,還是只為自己準備食物,不管別人——用四分之一的時間生產自己的食物,剩下的四分之三的時間用來蓋房子,做衣服,做鞋子,這樣你就可以自給自足了。
29.一個人無論做什么工作,失去了合適的季節(jié)和有利的時機,都會讓所有的努力付之東流。當工人有空的時候,工作不會做得很慢。相反,工人應該全心全意地把它作為第一任務。
30.產品交換是我們合作建立城邦的初衷。所以我們需要市場和貨幣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
九
31.我們想從鄰居手里搶一塊地,滿足我們對牧場和耕地的需求;而如果鄰居無限制地追求財富,對自己的收入不滿意,勢必會拿走我們的一塊土地。接下來,我們將開戰(zhàn)。
32.如果監(jiān)護人的工作是最重要的,他需要更多的時間,知識和培訓。盡可能多地選擇具有這種才能的人來守衛(wèi)這個城邦。如果一個守衛(wèi)想要贏得戰(zhàn)斗,他也必須勇敢。他是一個性情溫和、精神堅強的人。在本質上一個真正的城邦守護者,需要將熱愛智慧的品質與剛毅、敏捷、強大結合起來。
十
為了培養(yǎng)美德,孩子首先要聽到最美最高尚的故事。
34.好人不是一切的起因,而是好事的起因。
35.事物處于最佳狀態(tài),最不容易被其他事物改變或影響。例如,最健康、最強壯的身體最不容易受到飲食和疲勞的影響,最強壯的植物最不容易受到陽光、風、雨等的影響。最勇敢、最聰明的頭腦最不可能被任何外部影響所擾亂或改變。
36.沒有人愿意接受一個謊言,無論是在自己最重要的部分(在他心中),還是在最重要的利益上。最重要的是,不管是誰,都最怕謊言。被欺騙,對真相一無所知,一直被假象所蒙蔽——這是任何人最不愿意也最討厭的事情。
十一
37.孩子和大人應該是自由的,他們應該害怕成為奴隸,而不是死亡。
38.一個好人永遠不會認為死亡對他的朋友,另一個好人來說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39.一個人狂笑的時候很容易激動。
40.對于一般人來說,最重要的自我約束是服從統(tǒng)治者;對于統(tǒng)治者來說,最重要的自我約束就是控制飲食帶來肉體快感的欲望。
十二
41.如果他什么都做,但沒有做好,他最終將一事無成。
42.一個人模仿一件事就能做好,但是模仿很多事就能做好嗎?
43.人性就像一枚鑄造的硬幣。很多事情模仿成功,很多事情自己做是不可能的。所謂的模仿,不過是對事物本身的一種模型。
十三
44.從小就要模仿在職業(yè)上有正當關系的人——勇敢、克制、虔誠、自由的人。任何不符合自由人標準的人都不應該參與或模仿。
45.從小模仿就成了習慣。習慣成自然,所以你們的言談舉止不都受到影響嗎?
46.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的城邦是這樣一個地方:一個鞋匠永遠是鞋匠,否則他不會當舵手;農民永遠是農民,除此之外,他不會是法官;軍人永遠是軍人,否則就不是商人,等等。
十四
47.年輕人應該做自己真正應該做的事情,那些智力高,性格好的人的精神狀態(tài)。這才是真正好的精神狀態(tài)。
48.我們必須尋找一些偉大的藝術家,用他們的美德開辟一條道路,讓我們的年輕人走上健康的道路;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都是好的藝術品;使他們從小就不自覺地受到影響,和美與理性在一起。
49.童年時期的文學教育非常重要。從小受過良好教育的孩子,節(jié)奏和聲會深深影響他,他會變得溫柔優(yōu)雅;如果教育不好,結果會相反。
50.受過適當教育的孩子也是對人造作品或自然物體的缺點最敏感的。所以他會非常厭惡丑陋的東西,欣賞美好的東西,深受鼓舞,從中汲取營養(yǎng),從而美化心靈,讓自己更好的成長。他可以無意識地譴責任何丑陋的東西,就像排斥惡臭一樣,盡管他還處在一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年輕階段。當他成長為理性的時候,他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并對此表示歡迎,因為他所受的教育讓他以同樣的聲音回應,渴望同樣的精神。
51.一個真正受過良好教育的人,與志同道合的人志趣相投;但對于不和諧的人,就避而遠之。
52.用一種節(jié)制和諧的愛去愛有秩序的東西,難道不是正確的愛嗎?
53.正確的愛和放縱是有明顯區(qū)別的。真正的愛人和所愛的人永遠不會和淫蕩的人走在一起。
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愛美。
十五
55.邪惡無法理解美德和邪惡本身,但天賦的美德最終可以通過教育理解邪惡和美德本身。
56.自然界的激情確實會導致野蠻;如果訓練得當,它可能會變得勇敢;如果過了頭,就會變得刺耳粗暴。
57.如果心靈沒有受到啟發(fā)和教育,沒有磨練過接受感情的能力,他就會變得又聾又瞎。
十六
58.一個人永遠最在意自己愛的是什么,永遠愛與自己有相同利益和得失的東西。
59.必須選出這些守護者。據(jù)觀察,他們是最愿意為國家奉獻一生的人,而不是做任何有損國家的事情。
60.一個人學習好的時候,錯誤意見的離開是自愿的,所有正確意見的離開都是非自愿的。人在被欺騙、被引誘、被壓迫的時候,往往會不由自主地放棄。
十七
61.建立這個國家的目的是為了全體公民的最大幸福,而不是為了某個階級的單一的突出的幸福。
62.正義最有可能在以全體公民最大幸福為目標的有序城邦中找到,而不正義最有可能在建立最差的城邦中找到。
63.在指定我們的監(jiān)護人時,我們必須考慮我們是否應該單獨關注他們的最大幸福,或者我們是否可以在國家整體上考慮這個幸福原則。我們必須說服監(jiān)護人和他們的助手,他們是平等的,他們應該盡自己的責任,做好自己的工作。這樣整個國家就會和諧發(fā)展,各個階層都會得到大自然賦予的那份幸福。
64.富者窮,富者奢懶,窮者糙劣,都要求改變。
65.一個國家再小,實際上也是分成互相敵對的兩部分,一部分是窮人,一部分是富人。此外,這兩個部分被分成許多更小的相互對立的部分。
66.良好的修養(yǎng)和教育灌輸良好的身體素質。良好的身體素質,再加上良好的教育,使得進步越來越多,而這種進步有利于人類種族的進步,就像其他動物一樣。
67.當音樂風格改變時,這個國家也隨之改變。
68.兒童必須參加符合法律精神的適當游戲。因為,如果游戲不符合法律,孩子也會違法,長大后也無法成為遵紀守法、品行良好的公民。
十八
69.年輕人在沉默的長輩面前沉默時,要站起來讓座,以示尊重;孝順父母;注意發(fā)型、衣服、鞋子;簡而言之,我們應該注意我們的姿勢和舉止,以及其他類似的事情。
70.一個人的啟蒙教育把他引向何方,將決定他未來的人生。
71.好的策劃顯然是一種學問。因為他有一個好的計劃,不是因為無知,而是因為有知識。
72.勇敢是一種保持。就是保持對可怕事情的信念,也就是什么樣的事情應該害怕,這是法律通過教育確立的。“在所有情況下”是指勇敢的人會一直保持這種信念,不拋棄它,無論是在快樂還是痛苦,是在欲望還是恐懼。
十九
73.節(jié)制是一種良好的秩序,或者控制一些快樂和欲望。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一個奇怪的短語——“自己的主人”的意思。一個人的靈魂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如果本性好的部分控制了壞的部分,就叫“自己的主人”。
74.當一個人的較好的較小的部分因為教養(yǎng)不好或與壞人交往而被較大的較壞的部分統(tǒng)治時,他就會被稱為自己的奴隸和不受控制的人,從而受到譴責。
75.中庸的作用不同于勇氣和智慧的作用,勇氣和智慧在一個國家的不同部分,使它勇敢和明智。節(jié)制不是這樣的。它貫穿所有公民,結合最強、最弱和中間(無論是指智慧,還是——如果你高興的話——力量,或者權力、數(shù)字、財富,或者任何其他方面)來創(chuàng)造和諧。
76.節(jié)制是本性好的一方和本性壞的一方在誰該統(tǒng)治誰該被統(tǒng)治的問題上的一致性和協(xié)調性,無論是在國家還是在個人。
77.“國家各做各的”改善國家的能力,似乎可以和智慧、中庸、勇敢的能力相抗衡。正義就是有自己的東西,做自己的事。
二十
78.同一事物的同一部分與同一事物相關。無疑,它不能同時有相反的行動或遭受相反的行動。
79.當一個人想要某樣東西的時候,他的內心是不會點頭同意他的愿望的,因為他急于完成自己的要求(好像有人在問他這個問題),這樣他才能得到。每個欲望本身只要求它本性所要求的。一個特定的愿望需要一種特定的東西。
80.某些特定性質的事情與特定性質的利益相關者相關,而其他簡單的事情與簡單的利益相關者相關。
81.靈魂的理性部分是人們用來思考和推理的;另一種可稱為心靈的非理性部分或欲望部分,即各種滿足、快樂的伴侶,被人們用來感受愛情、饑渴等物欲的騷動。
82.憤怒有時會與欲望發(fā)生沖突,盡管它們是兩碼事。
二十一
83.當一個人的欲望戰(zhàn)勝了理智,他就會罵自己,對自己內心的這種力量感到憤怒。人類的激情是理性的盟友。激情站在欲望一邊——雖然理智不同意——與理智對立。
84.個人的智慧和國家的智慧是同一種智慧,它們與賦予國家智慧之名的品質是同一種品質。個人的勇敢和國家的勇敢是一樣的,和賦予國家勇敢之名的品質是一樣的。個人和國家在所有其他美德中也有這種關系。
85.如果一個個體內部的各種品質在他自己內部各司其職,那么他就是正義的,也就是盡職盡責。
86.(理智與激情)被如此教育、教育、訓練到真的能發(fā)揮自己的作用,他們會引領欲望——它占了我們每個人靈魂的最大部分,自然對財富是最貪得無厭的——他們會監(jiān)控它,防止它因為充滿所謂的肉體快感而變得更大更強,變得不再盡職盡責,甚至試圖控制和支配那些它不應該控制的部分。兩者結合并不是防御整個靈魂和肉體不受外敵入侵的最佳方式。一個出謀劃策,另一個在它的領導下奮勇作戰(zhàn),完成它的意圖。
87.誰在快樂或痛苦中保持激情,并且永遠不會忘記理性告訴他應該害怕什么或不應該害怕什么,誰就被稱為勇敢的人。
88.理性起主導作用,激情和欲望同意被它牽著走而不是反抗。這就是中庸之德,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
89.美德似乎是心靈的健康、美麗和力量,而邪惡似乎是心靈的疾病、丑陋和軟弱。
90.如果一個杰出的個人掌權,這就是所謂的君主政治。如果有兩個以上的統(tǒng)治者執(zhí)政,那就叫貴族政治。
二十二
91.我們通常用音樂和體操來教育男人。為了用同樣的方法使用婦女,我們也必須教育婦女同樣的兩個科目,我們也需要給她們一些軍事教育。
92.不同的稟賦應該從事不同的職業(yè)。男人和女人有不同的天賦。
二十三
93.稟賦的異同不是絕對的、無限的,只是因為和行業(yè)的異同有關。比如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有治病救人的能力,也就是稟賦相同。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男女之間,男性或女性更適合某個職業(yè),我們就可以把某個職業(yè)分配給男性或女性。
94.治理一個國家,沒有什么是只有男人能做到,女人做不到的。
95.結婚大事需要安排得盡可能隆重。如果婚姻是莊嚴神圣的,那對每個人都是最有利的。
二十四
96.國家制度的至善是什么,立法者在立法中追求的至善是什么,至惡是什么?
97.就一個國家而言,還有比分裂變成一個更糟糕的事情嗎?還有比團結統(tǒng)一更好的嗎?
98.人與人之間產生糾紛的主要原因是財產私有制、子女私有制和親屬私有制。
99.羞恥感使他不敢冒犯任何和他父親同代的人??謶质顾ε掠腥藭韼椭芎φ?。這些幫手很可能是他的孩子,兄弟或者父親那一輩。
100.法律應該從各個方面促進監(jiān)護人之間和平相處。
二十五歲
101.如果監(jiān)護人一心追求一種不存在的生活,而不是一個真正的監(jiān)護人應有的幸福生活,不滿足于我們認為最好的穩(wěn)定的生活,反而被一種幼稚愚蠢的幸福觀所困擾和支配,以至于利用手中的權力去危害公共危害和他人利益。那么他遲早會發(fā)現(xiàn)赫西奧德的那句“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半比全部多”真的是至理名言!
12.女人和男人有共同的教育,共同的孩子和其他公民的共同保護;無論是在鄉(xiāng)下,還是外出打仗,女人和男人都要像獵狗一樣一起守護、追逐;以各種可能的方式分享一切。只有這樣做,他們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這并不違背男女不同的自然特性,也不違背男女之間天然的伙伴關系。
103.一個是“戰(zhàn)爭”,一個是“內斗”。當然,我們也有兩個不同的東西。第一個指的是內部或我們自己人,另一個指的是外部或敵人。一切國內沖突都可以稱為“內斗”,一切外部沖突都可以稱為“戰(zhàn)爭”。發(fā)生內訌,一個國家就會一分為二,雙方互相蹂躪土地,燒毀房屋。對于這種可笑的行為,人們會覺得雙方都不是真正的愛國者;如果他們真的是愛國者,那他們?yōu)槭裁匆龀鋈绱藲埲痰氖虑?,甚至傷害自己的祖國?/p>
二十六歲
104.全國公民在戰(zhàn)爭中互不嫌棄,以兄弟、父子相待。我想,正是因為這種團結的力量,他們才在世界上所向披靡;如果再加上女兵,甚至和男兵并肩作戰(zhàn)或者齊心協(xié)力嚇退敵人,就勝利了。
105.真理通常做的比說的少。
106.如果我們真的能找到一個治理一切都非常接近我們所描述的國家,那么你就不得不承認,你所要求的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你也滿意了。
107.如果我們按照我們所描述的法律制度來管理它,就要想盡一切辦法來發(fā)現(xiàn)并指出那些城邦目前的立法中有哪些具體的缺點阻礙了它們;或者稍加改動,我們就能讓他們想要的符合我們建議的規(guī)律;如果一個改變就夠了,那是最好的。如果一個改變不夠,那就兩個??傊兓缴僭胶谩?/p>
108.認真追求智慧,政治權力和智力合二為一。必然不能有得有失的人必須排除在外。在每一個后起之秀中,你都可以囊括所有的缺點,同時也沒有沒有贊美就會被錯過的優(yōu)點。
109.哲學家是智慧的愛好者。他對智慧的熱愛不僅僅是一部分,而是全部。一個不愛學習的人,尤其是年紀還小的時候,無法判斷什么對自己好,什么不好。我們不能說他是一個愛學習的人,或者說是一個愛智慧的人。那些著眼于真理的人是真正的哲學家。
二十七
10.你根本不能擁有的,是完全不可知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完全可知的。
11.因為觀點和知識是不同的能力,必然有不同的利益相關者。知識與存在有關,知識意味著知道存在和存在的存在。使我們能夠有觀點的唯一力量是形成觀點的能力,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12.如果“存在”是知識的對象,那么觀點的對象一定不是存在,而是別的東西。觀點既不是無知,也不是知識。觀點存在于知識和無知之間。
13.對于專注于某事物本身存在的人,稱之為愛智者。
“二十八”鸚鵡
14.哲學家是能把握永恒事物,卻不能做到這一點的人。那些被不同事物的多樣性弄得暈頭轉向的人不是哲學家。
15.永遠對那種實體知識(讓他們看到不受生死過程影響的永恒實體的知識)有熱情,這是哲學家天性中的東西。他們永遠不會認同“假”這個詞。他們喜歡真實和虛假。一個真正的愛人,應該是從小就在追求所有的真相。會參與自己心靈的快樂,卻不關注身體的快樂。開闊的視野,仔細觀察和研究所有時代的所有現(xiàn)實。
二十九歲
16.關于最好的哲學家的無用,他們的責任不在于哲學本身,而在于別人沒有使用哲學家。
17.真理的隊伍里有一顆健康公正的心,伴隨著節(jié)制。勇氣、慷慨、聰明和記憶力是這種天賦必須具備的品質。
18.如果你得到了不恰當?shù)挠柧?,那么最好的人才得到的結果會比差的人才更差。
19.對學習敏感勝過死記硬背。勇敢和慷慨是哲學家的天賦。
三十
10.理性只能通過奴隸般的艱苦訓練獲得。如果構成一個哲學家天賦的那些品質,本身就是受了不好的教育或者不好的環(huán)境的影響,就會和所謂的美好,富裕,所有這些種種福利一樣,成為一些背離哲學研究的理由。
11.他們小的時候,學的哲學課要適合孩子的接受能力;在成長過程中,他們的主要任務應該是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為哲學研究準備身體條件;當他們的靈魂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成熟時,要加強心理鍛煉;當他們體力衰退,過了為政治和軍事服務的年齡,就應該讓他們盡情享樂。一般不再承擔繁重的工作,只專注于哲學研究。
三十一歲
12.一個真正專注于真實存在的人,對瑣事是無辜的,不會帶著敵意和嫉妒與人爭吵;他總是把注意力放在永恒的事物上,當他看到這些事物不會互相傷害,而是按照理性的要求有條不紊地運動時,他就會盡力去模仿它們。哲學家與神圣的秩序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人力所及的范圍內,他們會讓自己變得有序而神圣。
23.哲學家必須被認為是國家最完美的守護者。
14.善的觀念是最大的知識問題,只有從中推導出的關于正義的知識才是有用的、有益的。
三十二個
25.每個靈魂都追求善,并以此作為自己一切行動的目標。
16.世界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靈魂把可見世界中的實物作為意象,那些實物本身也有自己的意象;研究只能從假設出發(fā),而不是從假設到原理,而是從假設到結論;第二部分則相反,靈魂從假說上升到原理,高于假說;我們不像上一部分那樣使用圖像,而是只使用想法進行研究。
27.四種靈魂狀態(tài):最高部分是知識,第二部分是理性,第三部分是信仰,最后一部分是想象。
三十三
28.任何一個在私人或公共生活中能夠理性行事的人,一定是看到了善的理念。
29.知識是每個人靈魂中的一種能力,每個人用來學習的器官就像眼睛——眼睛在不改變全身方向的情況下,是無法離開黑暗走向光明的。同樣,靈魂作為一個整體,必須跳出不斷變化的世界,直到它的“眼睛”能夠積極地看待現(xiàn)實,看到所有現(xiàn)實中最光明的一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善。
三十四個
30.那些把對權力最不熱心的人指定為統(tǒng)治者的人,必然在城邦中擁有最好的、最穩(wěn)定的統(tǒng)治,而那些擁有相反統(tǒng)治者的人,必然擁有最差的統(tǒng)治。
31.有些感性的東西不需要理性思維的幫助,因為感官可以獨立判斷。但其中有些還是需要理性的,因為感官無法對其做出明確的判斷。
32.有些東西不需要思考,有些東西需要思考,那些不同時引起對立刺激的東西定義為不需要理性思考的東西,那些同時給感官對立刺激的東西定義為需要思考的東西。
三十五歲
33.運動有很多種,不是只有一種。
三十六歲
14.當一個人不顧感官知覺,只通過辯證法的推理來尋求發(fā)現(xiàn)一切事物的本質,并堅持到通過思考本身認識到善的本質時,他就達到了可知事物的頂峰。
35.唯一的研究方法是辯證法,可以在沒有假設的情況下升華到第一原理本身,從而在那里找到可靠的依據(jù)。
36.第一部分叫知識,第二部分叫理性,第三部分叫信念,第四部分叫想象;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統(tǒng)稱為理性,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統(tǒng)稱為意見;觀點與產生世界有關,理性與現(xiàn)實有關;與理性意見的關系就像現(xiàn)實與世界的關系,知識與信仰的關系,理性與想象的關系就像理性與意見的關系。
三十七個
37.在一個理想的國家里,婦女和兒童必須是公有的,所有的教育都應該是公有的。無論是戰(zhàn)時還是平時,男女做各種事情都是平等的。那些被證明文武雙全的,才是他們的王。
18.四個系統(tǒng)。第一個,廣為稱贊,叫做克里特和斯巴達的政治制度。二是少數(shù)人的統(tǒng)治,榮譽排在第二位,危害很多。它被稱為寡頭政治。第三種,寡頭政治體制后產生的,與之相反,稱為民主政治體制。最后,第四種,城邦最后的禍害,是不同于以上三種的貴族暴君政治制度。
39.制度是由習慣產生的,不能由別的東西產生。政治體制的所有變化都是由領導層的不和諧造成的。
三十八個
10.壞根不是天生的,只是別人影響的。所以兩股力量的競爭,讓他成為一個不拘一格的人。自制力變成了一種介于競爭和激情之間的狀態(tài),他變成了一個自大的愛榮譽的人。
41.在一個尊重金錢和富人的國家,好的道德和好人是不被尊重的。被尊重的東西,人們會發(fā)展它;不被尊重的東西,人們忽略它。
三十九歲
42.在一個國家的人民中,對財富的崇拜和簡單節(jié)制的生活不能共存,其中之一必須消失,這不是不言自明的。
四十
13.民主制度公然踐踏所有這些理想,從來不考慮一個人原來的工作和性格。當他從政時,他可以通過宣稱自己對人民仁慈來獲得尊重和榮譽。在這種制度下,平等是不加區(qū)別地給予所有人的,無論他們是否平等。
四十一
44.極端的自由,無論就國家還是個人而言,都只能變成極端的奴役,而不能是別的。
四十二個
45.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非法的快樂和欲望。有些人被法律和與理性為友的更好的欲望所控制,可以根除或者只剩下微弱的殘余,而另一些人則有更多更強的欲望。
16.一種占主導地位的激情完全控制了一個人的心智之后,這個人的生活就是奢靡、放蕩、放蕩等。
四十三個
47.每個人的心智也可以分為三部分。人們用一部分去學習,另一部分去生氣。還有第三部分——這部分由于其內在的多樣性,很難用一個簡單恰當?shù)脑~來概括。我們只能根據(jù)一個最強的主成分來稱呼它。我們稱之為“欲望”部分,是基于它對愛情和食物的強烈欲望以及各種相關的欲望?;蛘呶覀兎Q之為“愛錢”的部分是因為錢是滿足這種欲望的主要手段。
四十四歲
48.在靈魂的三種快樂中,我們用來學習的快樂是最真實的快樂,在靈魂中,主宰人的生活也是最快樂的。
49.一類東西是食物、飲料、肉和其他種類的食物;另一種東西是不同種類的美德,如真實的觀點、知識和理性。
10.如果一個人把他的激情轉化為行動,不假思索地追求勝利、榮譽或激情,那么他對勝利、榮譽和激情的熱愛就會導致強迫、嫉妒和憤慨。
四十五歲
51.智慧和控制管理最好來自內部,否則必須從外部強加,讓大家在同一指導下成為朋友,平等相待。
52.制定法律的意圖是使其成為城邦所有公民的盟友。
四十六歲
13.每當大多數(shù)事物都可以用同一個名字來稱呼的時候,我想我們總是假設它們只有一種形式或觀念。
四十七個
54.任何事物都有三個技術:一是用戶的技術,二是廠商的技術,三是模仿者的技術。
55.一個東西,從遠處看和從近處看,在人們眼里是不一樣的。在水里看到同樣的東西和在水里看是不一樣的。同一事物外表面的凹凸不平,由于同樣的視覺誤差,看起來是不一樣的。我們的內心隨時都充斥著無數(shù)這樣的沖突。
56.法律會用某種方式告訴你,遇到不幸最好要有耐心,盡量保持冷靜,不要急躁。
四十八
57.財富、榮譽、權力和詩歌都不能誘惑我們去漫不經(jīng)心地對待正義和一切美德。
四十九個
58.靈魂不會被任何邪惡摧毀,無論是奇特的還是外來的??梢娝欢ㄊ怯肋h存在的。既然永恒存在,那就一定是不朽的。
19.本質上,靈魂是這樣一個東西:它有許多不同、相異和矛盾。
五十
60.美德是自己造成的。大家對美德重視到什么程度,未來就會有很多美德。
61.靈魂是不朽的,它能忍受一切善惡,讓我們永遠堅持向上的道路,追求正義和智慧。
柏拉圖在理想國一書中,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理想國》
《理想國》涉及柏拉圖思想體系的方方面面,包括哲學、倫理、教育、文藝、政治等。,并主要論述了理想國的問題。
《理想國》是柏拉圖的一部重要對話錄。在對話錄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口,通過與他人的對話,設計了一個真善美統(tǒng)一的政治制度,即一個能夠實現(xiàn)正義的理想國。柏拉圖的烏托邦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烏托邦。在他的烏托邦里,統(tǒng)治者必須是哲學家。他認為現(xiàn)存的政治都是壞的,人類真正的出路在于哲學家掌權,只有真正的哲學家才能拯救當時城邦的危機。這一信念構成了柏拉圖成熟的政治哲學體系的核心。在他眼里,“哲學家”有著特殊的內涵。他認為哲學家是最高貴、最有知識的人,這種圣人統(tǒng)治下的圣人政權是最好的政權。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學家為王的國家,才是最理想的國家。這個國家是一個存在于天空中的模范國家。
在他看來,哲學家的本質是知識、智慧、正義和善良。只有哲學家才能了解國家的最高理念,即把握“善”,其他人只能把握“意見”。作為治國之學,只有哲學家才能掌握,才有資格執(zhí)政。也就是說,只有哲學家才能了解國家的理念,知道如何組織和治理“烏托邦”。這樣,所謂的哲學家統(tǒng)治被柏拉圖理解為高超的智慧、真正的知識、完美的德性和絕對的至高無上的權力的結合。他堅信只有哲學家才能拯救城邦和人民,哲學家是烏托邦不可避免的統(tǒng)治者。
人類對正義與善的追求是柏拉圖《理想國》的主題。他認為,國家、政治、法律面對現(xiàn)實存在,與人的靈魂相關,才是有意義的。在《理想國》中,蘇格拉底才剛剛開始討論“正義”的問題,從中可以看出柏拉圖對正義的向往是多么強烈!他相信絕對的正義與上帝同在,這正好印證了對話最后的宣言“讓我們永遠走在前面的路上,追求正義和智慧”。正義和智慧不僅是一個國家的主題,也是整個宇宙存在的本質,因為一個國家的起點“是無盡的時間和時間帶來的變化”。
柏拉圖的正義是愛情中的節(jié)制。在我們很多人眼里,柏拉圖式的愛情似乎是精神愛情的代名詞,用來指那種超越時空,不以占有對方身體為目的,只存在于靈魂之間的愛情。其實柏拉圖式愛情的真諦,指的是一種崇尚中庸,追求善與美。
今日推薦:共和國
柏拉圖的LXG。azw3在線下載免費pdf電子書
查找書籍的超級易用網(wǎng)站:下載免費PDF在線書籍下載免費PDF在線書籍
柏拉圖理想國主要內容,柏拉圖理想國節(jié)選
柏拉圖:理想國筆記(2)
【譯者介紹】
按:我是從天涯知識庫看的這篇文章。經(jīng)過反復查找,我找不到翻譯的名字。最后,通過對各譯本的比較,確認該譯本的譯者應為郭濱河和張。多虧了他們。以下是本書全文【譯者介紹】:
柏拉圖(公元前427 -347)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公元前469-399)①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 -322)的老師。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古希臘的文化中心雅典度過。他熱愛自己的祖國和哲學。他的最高理想是哲學家應該是政治家,政治家應該是哲學家。哲學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書呆子。他們應該學以致用,尋求實踐。有哲學頭腦的人要有政治權力,有政治權力的人要有哲學頭腦。
柏拉圖出生在雅典城邦衰落的時期,當時疫情盛行。偉大的政治家伯里克利死后,群龍無首,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爆發(fā),危機四伏。柏拉圖出身于貴族家庭,他的社會關系甚至階級感情都明顯在奴隸主貴族方面。柏拉圖書信第7卷第2段有這樣一段自白:& # 34;我年輕的時候,一直想一旦能獨立工作就投身政治。然后政局突變,影響了我的計劃。當時民主政權被普通民眾所痛恨,革命就發(fā)生了。51人領導了這場革命,其中11人在市區(qū),10人在比雷埃夫斯港。這兩個委員會管理這兩個地區(qū)的市場和行政事務。還有一個30人的最高委員會,最高委員會的一些成員是我親戚的老朋友。他們邀請我參加,以為能得到我的贊助。在我年少天真的時候,我一直以為新政權會用正義代替不正義。我非常注意他們先說后做的事情。這些先生們的一舉一動,一下子把他們摧毀的民主政權變成了黃金時代!他們命令我的老師和朋友蘇格拉底非法逮捕他們的政治對手。蘇格拉底嚴詞拒絕,寧死不屈。我確信蘇格拉底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正直的人!
"當我看到這些和其他事情時,我由衷地感到厭惡,并決心徹底脫離這個可恥的政權。這個由30名成員組成的委員會非常不受歡迎,被趕了出去。一段時間后,我故態(tài)復萌,渴望(盡管是悄悄地)再次參與政治活動。
當時雅典局勢混亂,到處都是私人復仇和爭斗??偟膩碚f,復興的民主政權相對溫和;然而,一些強大的壞人誣告蘇格拉底褻瀆神明,陪審團實際上處決了他...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知道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首先要有朋友,要有條理。這樣的人在政客中很難找到,因為他們做事沒有原則,沒有傳統(tǒng)的制度和紀律。很難找到新的人才。此外,舊的法律法規(guī)在雅典已經(jīng)失傳。當初我對政治是有野心的,但是我考慮再三。當我看到政治混亂時,我不知所措。我反復思考,只有大聲疾呼,倡導真正的哲學,讓哲學家獲得權力成為政治家,或者政治家奇跡般地成為哲學家,否則人類的災難永遠是不可避免的。"
從上面的引語可以看出,柏拉圖是心疼雅典的貴族政治退化為寡頭政治,這讓他幡然醒悟,重新考慮自己的政治立場。柏拉圖出生于一個貴族家庭。他認為農民、工人和商人是物質財富的生產者和推動者,他們不能也沒有必要承擔許多行政事務。政治活動是領導層的專職工作,是領導層義不容辭的道德責任。領袖和群眾分工合作的政治結構和政治制度應該是這樣的:領袖盡最大努力治理和保衛(wèi)國家。他們得到了工人農民的支持,他們回來是為了搞好教育、治安和國防。事實上,已經(jīng)失去公信力的貴族政治很難在雅典取得成功,但這并不能證明貴族政治不合理、行不通。在柏拉圖看來,國家應該好好培養(yǎng)下一代年輕人。他本人決心研究數(shù)學、天文學和純哲學,與蘇格拉底為師為友,來回論證,必先求立業(yè)。
公元前339年,雅典的民主派上臺,蘇格拉底被指控散布不同意見,毒害年輕人,法院判處死刑。蘇格拉底心平氣和地懇求,然后死去??吹桨乩瓐D的心碎,他忘不了。
柏拉圖繼承了蘇格拉底的大業(yè),他前后寫了25篇對話錄。《理想國》達到全盛時期,處于全盛時期,影響深遠。除了最新的法律,其他二十四條都以蘇格拉底為主要對話者。另有六段對話被后人證明是偽作。柏拉圖的第七和第八封信一般比較可靠。第一第十二我都不敢相信,剩下的各有各的說法,至今沒有定論。蘇格拉底一生沒有寫過一個字,而柏拉圖是西方哲學史上著作傳世的哲學家。
蘇格拉底死后不久,柏拉圖離開雅典,游歷了地中海,包括小亞細亞沿岸的愛奧尼亞和意大利南部的幾個希臘殖民城邦,拜訪了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弟子??赡苋ミ^北非、埃及、西西里等地。他對西西里古城西拉的霸主狄俄尼索斯印象不好,覺得他不道德,放蕩貪玩,不能有智慧,不能治國安民。但是柏拉圖在這里遇到了西楚霸王的女婿迪安,第一眼就很開心。在柏拉圖看來,迪恩熱愛哲學,是實踐者;在蘇格拉底之后,迪安對柏拉圖的影響最大。
柏拉圖在四十歲時回到雅典。正是在(公元前387年)雅典簽訂了羞辱國家的《西達安泰爾和約》,將小亞細亞全部割讓給波斯。斯巴達繼續(xù)交惡,無法統(tǒng)一,整個希臘世界都在滅亡。柏拉圖決定在雅典城外建立一所學院。當時有一位著名的學者上門問診,不僅成為雅典的最高學府,也成為全希臘的學術中心。許多學生是希臘城邦的貴族。柏拉圖放棄政治,講學著書,孜孜不倦二十年。公元前367年,柏拉圖將近六十歲。霸主狄俄尼索斯死了,他的兒子狄俄尼索斯二世繼位。迪恩為攝政王,柏拉圖受邀重游古城西拉為第二師。柏拉圖政治生涯的第一階段是“謝謝先生”的幻滅。第二階段是擔心,時間久了變強了。我相信哲學家可以同時是政治家,真的可以治理世界。他的代表作《理想國》不僅是哲學家的宣言,也是哲學家和政治家共同書寫的治國方略大綱。第三階段,柏拉圖老了。事與愿違,我只好放棄正義去想賞罰,放棄道德化去談法治,這是“法條”。越到晚年越踏實,越是苦心經(jīng)營,幾千年也看得出來!
柏拉圖《理想國》中的對話錄是西方知識分子的必讀之作。見仁見智,因人而異。身敗名裂,自求太平。關鍵在于仔細閱讀。經(jīng)過仔細思考和辨別,確實有經(jīng)驗,百家爭鳴。否則,斷章取義,無根而談,毫無意義。《理想國》這本書從古代到現(xiàn)代,論述了優(yōu)生、節(jié)育、家庭解體、婚姻自由、獨身、獨裁、共產主義、民主、宗教、道德、文藝、教育(包括托兒所、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工業(yè)、農業(yè)、教育)。柏拉圖的知識堪稱全面;亞里士多德的學問可以稱之為學科。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大致分為九類:①邏輯學,②物理學,③心理學,④生物學,σ形而上學,σ倫理學,σ政治學,⑧修辭學,⑨詩學。古希臘學術文化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知識。希臘詞哲學(φιabσbφc′α)的原意是熱愛知識,科學(D & # 39πισef′μη)原始知識,在古希臘人眼里,哲學和科學是一加二,二加一,開始時沒有區(qū)別。現(xiàn)代使用的科學一詞來源于拉丁語;知識一詞來源于古英語;一切本義都是知識。知識代表真理,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 # 34;我愛我的老師,尤其是真理& # 34;(AmicusPlato,sedmagisveritas).古希臘所謂的知識,代表的是全部的真理,而不是部分。柏拉圖是承前啟后,天人合一的學究,根深葉茂,山長水長。他怎么向別人學習?我們有必要學習。
吳的原譯文暢銷已久,受到學者的好評,但其語言接近古奧,不受青年讀者歡迎。剩下的會單獨翻譯,或者可以參考。譯文以洛布古典系列的希臘文原著和牛津版的喬維特&坎貝爾的希臘文原著為藍本,并參考了喬維特、戴維斯和沃恩、林賽、肖雷、康福德、李、勞斯等七個新老英文版本,希望不僅能翻譯原著的內容,還能傳達原著的魅力。一些錯誤或錯誤是不可避免的。還好可以糾正。
①根據(jù)韋氏詞典的《新世界美國英語詞典》大學版第2版,柏拉圖的生卒年和蘇格拉底的生卒年是不準確的。
②柏拉圖的第七封和第八封信大體可靠,其余的不完全相信。2022,7.15
柏拉圖理想國書評,柏拉圖《理想國》讀后感
柏拉圖的西方哲學真正的歷史來源于柏拉圖和他的導師蘇格拉底,也是因為柏拉圖的著作,蘇格拉底的智慧才流傳至今。
18世紀美國作家、詩人、思想家愛默生曾說:“燒掉世界上所有的圖書館,因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智慧都來自于這本書《理想國》,這本書得到了世人的稱贊,號稱是一本永不掉架的書。
對于前蘇格拉底時期的哲學家,我們只能通過一些零碎的總結來認識蘇格拉底,而對于蘇格拉底,我們可以通過柏拉圖哲學思辨的清晰描述來認識他。他作品中呈現(xiàn)的蘇格拉底哲學就是懷疑和質疑我們所相信的一切,并試圖通過這種方法揭示真相。
共和國的名稱是Pol i teia,其含義包括公民權利、義務、政治形式、政府組織等。,也就是一般意義上的政治。促使柏拉圖寫《理想國》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中雅典參戰(zhàn),以雅典為首的蒂羅同盟和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之間的戰(zhàn)爭持續(xù)了27年,中間數(shù)次休戰(zhàn)。被現(xiàn)代學者稱為(古代世界大戰(zhàn)),基本上所有說希臘語的地區(qū)都參加了戰(zhàn)爭。戰(zhàn)爭的結束也終結了古希臘的繁榮,奴隸制開始爆發(fā)成嚴重的危機。2.蘇格拉底被處死,罪名是腐蝕青年,引進和信仰新的神,不相信城邦承認的神。這兩件事對柏拉圖影響很大。他在“第七封信”中寫道:我們的城邦不再按原則和法律行事,他們的道德習慣正在逐漸退化?,F(xiàn)有的城邦沒有一個治理得好,建立一個全新的道德標準極其困難。于是他決定繼承老師的使命,思考從根本上改革體制。
雅典學派的正義是全書的第一重點和核心部分。什么是正義?
當我們受到適當?shù)慕逃プ非笳胬頃r,我們自然會認識到美德和正確的行動道路。我們所感知的世界,只是現(xiàn)實世界在很多形式上的反映之一。哲學家和學者可以感知現(xiàn)實的真實模式。因此,理想的社會是所有公民都接受進步原則的教育,哲學家國王告訴每個人該做什么。
柏拉圖認為“現(xiàn)實世界”是由永恒的“理性形式”構成的,這是現(xiàn)實最本質、最恒定的方面。作為思想者,我們的任務是試圖穿過日常生活中迷人的表象和陰影,了解事物真正的“理性模式”。
在這里,他提出了“洞穴隱喻”,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持久而生動的哲學形象。一群住在山洞里的人,僅僅通過墻上的壁畫和一場大火產生的影子影像,就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如果他們中的一個人走出洞穴,然后回來告訴洞穴里的人他看到了什么,他們會鄙視他所描述的。這種“洞穴隱喻”表現(xiàn)了我們原始的恐懼,我們的經(jīng)驗世界可能不是“真實世界”,我們常常認為我們看透了整個世界,或者我們的世界是真實的。
這些東西不得不發(fā)人深省。如果說柏拉圖教會了我們什么,我想那就是懷疑是學習知識的第一步,包括自我懷疑。妥協(xié)不一定是好事。理性辯論是對真理的強烈渴望,也是獲得真理的必要步驟。
柏拉圖的文藝教育與生命美學——以文本方法來解讀《理想國》視野中的“美”
在古希臘,它的基礎教育有三個科目:音樂、語法和體操。柏拉圖特別強調了理想國中文藝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作用,其中貫穿著一個最基本也是最高的思想——“美”。《理想國》中多次出現(xiàn)“美”的概念。美育是《理想國》教育思想的靈魂,但“美”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是可以理解的,也是難以描述的。用文本的方法來解讀,“美”是一個多層次多角度含義的詞。在藝術的客觀世界中,美是實踐的意義。在最高的理想世界里,美是認識對象的終極載體。從作品到文本
古希臘一大批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學家奠定了政治、文學藝術、教育、哲學和自然科學的基石,以至于后來的西方文明和文化很大程度上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上。那些接受過古典教育的歐美人,仍然自然而然地崇拜希臘——“榮耀屬于希臘”,正如埃德加·愛倫·坡《海倫之歌》中的名句所說。古希臘的思想之光千百年來一直照耀著人類,人類憑借古希臘人的智慧走向了繁榮的現(xiàn)代文明時代。但是,今天過了這么久,我們還能理解古希臘哲學家的思想精髓嗎,人類有沒有可能接觸到他們所有的思想?這個問題恐怕沒人能回答。然而,在現(xiàn)代文學領域,一場影響深遠的研究范式變革——文本革命已經(jīng)開始,這為我們研究古代經(jīng)典帶來了新的視角。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接近古人留下的優(yōu)秀文本作品中的思想境界。
20世紀中葉以來,西方文壇發(fā)生了一場意義深遠的變革。這場革命顛覆了幾千年來絕對主導的文學研究范式。巴特在20世紀70年代初引入了文本的概念,倡導文本主義,試圖從理論層面揭示當代西方文論的根本變化。他說,“為了反對一種以所謂牛頓方式被關懷的傳統(tǒng)的作品概念,現(xiàn)在需要一種新的對象。這個對象是通過對前一類的清理和顛覆而獲得的,這就是文本?!边@次文壇革命是文學革命史上的重大突破。它為我們重新審視作者、作品、世界和讀者之間的關系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文本”研究方法與傳統(tǒng)的文學“作品”研究方法的一個最大區(qū)別就是作者在作品中的地位不同。根據(jù)巴爾特的分析,傳統(tǒng)的作者觀認為作者與作品的關系是在線性時間中構建的,分為第一和第二。也就是說,作者通常被認為存在于作品之前,是作品的養(yǎng)育者;而現(xiàn)代的作者觀認為,作者和作品應該同時誕生。注重作品的本源,將作品與作者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使作者在作品中擁有絕對的權威;但“文本”的研究范式徹底擊中了作者,寫作主體被移出了中心位置,文本及其文本結構開始發(fā)揮作用。保羅·里克爾(Paul ricoeur)說,寫作使文本獨立于作者意圖之外成為可能,文本的意義不再與作者的意義相一致。
巴爾特很早以前就指出,與作品相反,文本無限期地推遲所指,從而停留在所指上,但所指并不是獲得意義的第一步,而只是一種延遲行動;能量的無限并不意味著意義的不可能,而是意義的博弈。那么我們可以認為所有的文字都與作者無關。當文本開始形成時,“作者”就開始誕生了。正文寫完,就意味著作者的死亡。那么,語言中記錄的詞語所形成的文本所表達的意義就不再與作者相關,從而使文本的意義無限敞開。這種開放性為我們理解文本時“重建語境的關聯(lián)性”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而這種意義上的作品應該是我們所說的“文學”的本質特征。
文本視角下的柏拉圖
柏拉圖的教育思想和美學思想是根據(jù)他當時的社會需要和個人生活經(jīng)歷形成的。在認識柏拉圖眼中的美之前,他的生活環(huán)境和歷史條件對于我們最大限度地接近文本所包含的意義尤為重要。柏拉圖的文學思想與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密切相關。首先是雅典社會的劇變。當時貴族黨失勢,民主黨接掌王權,貴族黨和民主黨的斗爭愈演愈烈,舊的傳統(tǒng)開始動搖,新的風氣正在慢慢建立。在學術思想上,柏拉圖繼承了蘇格拉底的風格,他與代表民主黨的智者派意見相左。在他看來,希臘文化正在衰落,道德氛圍正在惡化,而這種變化首先應歸功于以詭辯派為代表的民主力量的崛起;其次是由于文藝的腐敗,所以他希望在烏托邦里用一系列的制度和教育方法,盡一切努力改變現(xiàn)實中的不合理狀況。其中,教育是他構建理想國的核心方法。在柏拉圖的設想中,一切教育內容和教育目的都應該具有“美”。因此,柏拉圖的文學教育思想也成為了現(xiàn)代美學的起源。在朱光潛看來,柏拉圖是站在貴族政治立場上的,在文學藝術領域,他主要解決了早期希臘哲學家遺留下來的兩個主要問題。第一是藝術與客觀現(xiàn)實的關系,第二是文藝在社會中的作用。
在介紹柏拉圖的詩歌、音樂等文學教育思想之前,有兩條關鍵的歷史信息對于我們理解《理想國》也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第一,古希臘語的每一個字都是音樂短句,每一句幾乎都是確定的旋律。這使得古希臘語中的詞,無論是作為詞還是歌詞,都具有歌唱的音樂屬性。所以在古希臘,詩即音樂,音樂即詩歌,合二為一,故名詩樂。其次是古希臘藝術這個詞的內涵,它不僅包括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美學意義上的藝術,還包括手工制作等各種技術。古希臘人并沒有嚴格區(qū)分這兩者。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tài)度去認識柏拉圖?作者在作品中的地位,從過去以作者的絕對權威為研究中心,轉變?yōu)楝F(xiàn)代文壇的“去作者化”,尋找作品本身的價值。用語言本身代替人,本質上是一種非個人化的活動,是語言在說話,而不是作者。海德格爾有句名言,“是語言在說話。只有當人們傾聽語言的召喚并回應它時,他們才會說話。在我們人類和我們自己共同發(fā)出的所有聲音中,語言是最重要的。文字召喚我們?!蹦敲?,當一篇優(yōu)秀的文本完成時,文本就像一只新生的動物,有它的客觀性、獨立性和生命力。它為自己發(fā)展讀者,同時在讀者與文本的對話語境中重建語義關聯(lián),從而衍生出讀者對文本的獨特解讀。
因此,當代文學理論研究的一種新范式——擊倒作者,凸顯作品,展現(xiàn)作品本身的價值和生命力,可以使我們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文本的價值。從文本的角度閱讀《理想國》,作者不是歷史上的柏拉圖,而是生于《理想國》寫作之初,死于《理想國》完成之時的柏拉圖,以及當時生活在雅典全城的人們。把《理想國》放在整個古希臘時代,根據(jù)文本本身的特點,才能真正理解《理想國》,而《理想國》這本書才能體現(xiàn)其應有的地位和價值。幾千年后的今天,作為一個讀者,在《理想國》的文本已經(jīng)去除了作者對話的語境關聯(lián)之后,有必要在這個文本之外重新構建一個新的語境關聯(lián),才能對柏拉圖及其視野中的美有如下的理解。
美的文本闡釋
與文本作品相反,它無限期地推遲所指,從而停留在所指上,但所指并不是獲得意義的第一步,而只是一個延緩動作;能量的無限并不意味著意義的不可能,而是意義的博弈。這是巴爾特為我們解讀文本的可能性給出的一個理由。在這個原因的啟發(fā)下,我們的任務是開始盡可能接近無限文本所指地玩游戲,遵循規(guī)則并在游戲中尋求變化和自由,同時盡力發(fā)揮游戲規(guī)則的潛在價值。
我們提到柏拉圖的“藝術”包括藝術和技巧,所以他的“美”或“藝術美”和我們的藝術美不是一回事。希臘人不區(qū)分藝術和技巧,所以他們熱愛的美不是我們所說的藝術美。這種“美”包含的范圍比我們理解的美更廣。柏拉圖的理念論使我們的文藝觀和世界觀具有顛覆性。根據(jù)觀念論,我們生活的世界不是真實的,它只是一個影子世界,真實世界存在于觀念世界中。生活中的藝術只是對客觀現(xiàn)實世界的影子的模仿??陀^世界只是藝術的直接載體,而不是本源。藝術的源泉和現(xiàn)實世界都在觀念的世界里。藝術的世界依賴于現(xiàn)實世界,現(xiàn)實世界依賴于觀念的世界,所以文學和觀念之間有三層。那么我們就可以大致了解柏拉圖心目中的美了。其實包含了三個層面的意義:理想世界的美好;客觀世界的美(理想世界的影子);世界之美(觀念世界的陰影)。美既存在于觀念世界,也存在于靈魂,它依附于人體,出現(xiàn)于感性世界。這是柏拉圖對兩個世界定義的表述。
在一個理想的國家里,一切詩歌、文學藝術和機構都必須受到嚴格的限制,只有美好的內容才能存在,不能出現(xiàn)丑惡的成分,否則就會影響愛國人士和所有青少年的教育。那么,要想真正理解柏拉圖所說的“美”的具體內容,除了柏拉圖定義兩個世界的思想之外,還必須根據(jù)文本的具體情況仔細考慮。
首先:
有人問:“為什么不把最美的紫色用在身上最美的部位——眼睛上,而把眼睛涂成黑色?”/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完全可以認為下面的回答是正確的:“你不知道,我們不應該這樣美化我們的眼睛,否則,我們的眼睛看起來就不像眼睛了,其他器官也是如此。我們要使五官有其應有的樣子,使整體成為美?!?/p>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闡述了審美意義上的美的概念。從上面的對話可以看出,他的美包含了藝術美——也就是我們今天審美意義上的藝術美。在這個層面上,美意味著和諧。他不把美看成是局部的美或優(yōu)雅,而是整體的和諧與自然。只有事物本身達到一種自然和諧的狀態(tài),才會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協(xié)調,給人以整體的舒適感和享受感。
第二:
年輕人被我們講的簡單的音樂和文學教育培養(yǎng)出來了,養(yǎng)成了節(jié)制的好習慣。顯然,他們可以監(jiān)督自己。復雜的音樂產生放縱,復雜的食物產生疾病。至于單純的音樂和文學教育,可以產生精神上的克制,單純的體育鍛煉可以產生身體上的健康。
......一個孩子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是對人的工作質量和自然物的缺點最敏感的。所以他會很反感丑的東西,會欣賞美的東西。他可以無意識地譴責任何太臭的丑陋的東西...
在與心愛的人其他形式的接觸中,絕不允許他做任何超出這個軌道的事情,否則會被譴責為品味低下,缺乏真正的音樂文化。
詩歌教育在古希臘社會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在他看來,音樂是一種直擊靈魂的藝術,在陶冶人的心靈和情操方面有著特殊的作用??芍^是人格塑造和道德凈化的關鍵。正如《理想國》所說:“音樂教育非常重要,因為音樂的節(jié)奏和音調比什么都更能直接進入靈魂,它會牢牢地抓住或感染人們的心靈和思想。簡單可以產生節(jié)制,復雜可以產生放縱。音樂教育本身的結構、性質和特點會對人產生不同的影響。簡潔的音樂最能培養(yǎng)節(jié)制,這是行為之美。
藝術教育是培養(yǎng)人們辨別美丑、善惡能力的途徑。只有接受藝術教育,人的行為才會變得有節(jié)制、得體,也就是行為才會變得美好。柏拉圖認為,受過良好音樂教育的人能夠很快識別出粗制濫造的東西和缺乏美感的東西,因此他們會以適當?shù)姆绞奖磉_自己的厭惡,他們會贊美和喜愛美好的東西,并歡迎它們進入自己的內心,從而培養(yǎng)他們心靈的健康成長,最終成為一個美善兼?zhèn)涞娜恕?/p>
第三:
在我看來,誤殺人的罪還是小,混淆美丑、善惡、正義與非正義,欺騙世人才是大罪。
語言之美,語氣之美,節(jié)奏之美,都顯示出好的氣質。所謂“氣質好”不是我們通常用來恭維蠢人的意思,而是靈魂的完美。(朱光潛譯)
正確的愛難道不是對美好有序的事物適度和諧的愛嗎?
在柏拉圖看來,對美丑的態(tài)度是高于個體生命的。文藝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又好又美的人,他的行為必須是美的,但行為的美只是個人或事物的外在表現(xiàn),其更深層次的目的是達到心靈的美。從這個意義上說,美是高貴的。正義和節(jié)制會使人的心靈變得美麗,心靈的美麗會促進人的行為和思想的美麗。這種美是一種高貴,可以用一個類似的詞來形容,也可以稱之為一種善。
第四:
需要注意的是,“有益為美,有害為丑”這句話現(xiàn)在是名言,將來也會是名言。
看來我們應該監(jiān)督那些寫這種故事的人,讓他們贊美地獄里的生活,而不是對它說三道四,因為他們說的都是不真實的,對未來的軍人是有害的。
至于我們,為了對自己有利,應該任命更嚴肅正派的詩人或說書人,模仿好人的語言,按照我們在立法之初定下的規(guī)范講故事,來教育士兵。
......有一點你可以決定,美不美取決于節(jié)奏的好壞。
烏托邦里的文藝美不美,一句話,一切由兩個標準決定:一是有利于國家保衛(wèi)者的教育;另一種是符合國家整體利益的。顯然,美與不美都不是真正的藝術標準。任何符合這兩個標準的東西都是美的,所以在文學層面,美是有益的。所以,一切文藝教育只能是一種積極向善的模仿體裁,于是烏托邦就變成了一個純善無惡的一元世界。
對于節(jié)奏的評價,其美丑是由節(jié)奏的好與壞緊密區(qū)分的。柏拉圖試圖在一切藝術、動物、植物中區(qū)分好與壞、美與丑,但在他對音樂的論述中,卻分不清節(jié)奏的好壞,這是一個遺憾。這樣的“美”的標準,我們很難理解和接受。音樂本身的節(jié)奏、風格、音色、組合都是客觀存在的,很難判斷它是否具有善惡等社會情緒,所以他做不出決定很正常。但是,只要節(jié)奏本身是有益的,就可以判斷為理想國家的美好。
第五:
一個國家最像一個人的時候,就是管理最好的國家。
蘇:那么哪些曲子是柔和頹廢的呢?
g:愛奧尼亞調。還有莉迪亞調,可以說是頹廢。
蘇:朋友,這種頹廢的音樂對軍人有什么好處?
即善是有益的,善是美的,也就是說如果國家的各個組成部分能夠在制度的作用下有機協(xié)調,變得和諧,那就是一種美。秩序的統(tǒng)一就是美,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即美是有序的,有序的國家才是最好的國家。和制度文藝一樣,必須對社會有用,為政治統(tǒng)治和國家整體利益服務。如果能讓整個社會整體變得有序和諧,那么這個制度就是好的,在這個制度下出現(xiàn)的秩序就是一種美。
第六:
蘇:那么,如果有一個人,他的頭腦中有精神狀態(tài)的內在美,他的身體姿態(tài)中也有同樣的和諧美,這樣的求美者在一個會冥想的鑒賞家眼里不就是最美的風景嗎?
g:那是最漂亮的。
他們不應該要求年輕人認為神靈會產生邪惡,英雄并不比普通人好,因為這樣的話既不虔誠也不真實。我相信我們已經(jīng)指出,神是絕對不可能成為罪惡之源的。
最高的美是外貌與心靈的完美和諧,是精神與行為的美,能與整體高度融合,沒有任何不協(xié)調。那么,可以稱之為鑒賞家眼中的靜觀之美。這種最高境界的美,就是靈魂之美,在觀念的世界里,已經(jīng)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唯有上帝是完美的,這是柏拉圖《理想國》中完美主義的理想,也是理想世界中能達到最高境界的“美”的代表。
超越美的境界
綜上所述,在柏拉圖看來,美包括三個層次的意義:理想世界的美;客觀世界的美(理想世界的影子);世界之美(觀念世界的陰影)。美既存在于觀念世界,也存在于靈魂,它依附于人體,出現(xiàn)于感性世界。柏拉圖的“美”主要包括:藝術美、行為美、精神美、文學美、制度美、靈魂美。在藝術美中,美是和諧;在行為美中,美意味著適度;就精神美而言,美是高貴的;在文學美中,美是有益的;在制度美上,美就是秩序;論心靈之美,美達到理念。
理想國的教育和事物是否美好,是由兩個標準決定的:教育民族保護者;為了國家的整體利益。不是真正的藝術標準。符合這兩個標準的都是美好的。美的最高境界是善?!吧系邸笔抢硐胧澜绲拇?。它具有理想世界的美,達到了美的最高境界,所以上帝是完美的。從藝術的和諧美到制度的有序美,再到沉思型鑒賞家的審美欣賞,說明“美”已經(jīng)達到了最高境界,是純粹的認知對象而不是實踐層面的對象。文藝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愛美,這既包括美的初始狀態(tài),也包括美的最高狀態(tài)。美,美是善的最初層次,也可以是善的最高層次。因此,柏拉圖并不否認感性世界中的藝術美,同時又以最高的善為終極目標。
參考資料:
[英]保羅·卡特里西主編,《劍橋插圖古希臘史》,郭曉玲、張軍、葉美斌、郭強譯,p03~04。
羅蘭.巴特,意象-音樂-文本散文,選譯。斯蒂芬·希思,豐塔納,1977年,第156頁
羅蘭·巴特,“作者之死”,載于《圖像-音樂-文本》,第100頁。
保羅·利科,《詮釋學與人文科學》,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p142。
羅蘭·巴特,《圖像-音樂-文本》,第155~164頁
《柏拉圖文學對話錄》,朱光潛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
《理想國》,郭濱河張譯,:商務印書館,1995年。第四卷p138
王克平,論古希臘詩歌與音樂的融合。資料來源:《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第5期。
柏拉圖的理想國主要內容,柏拉圖《理想國》的理論依據(jù)
《理想國》說:“產業(yè)勢力負責生產,但不統(tǒng)治;軍隊負責防守,不統(tǒng)治。只有哲學家才成為國王?!逼鋵崱盀跬邪睢边@個詞的翻譯不是很準確,但是約定俗成。他的烏托邦是哲學家成為國王,或者說這個世界上的國王和王子擁有哲學的精神和力量,這樣智慧和政治領導力才能匯聚。
在《理想國》一書中,柏拉圖談到了一個洞穴假說。有一群囚犯,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山洞的底部。他們的脖子都被鎖住了,永遠無法回頭,只能看到他面前的洞壁。囚犯身后有一堆火在燃燒,火光將物體的影子投射在囚犯面前的洞壁上。他們總是把自己看到的影子當成世界上最真實的東西。
其實我們也是一樣。如果我們不向內思考,不向內照亮,我們往往會因為自己的感覺和知識而認為自己是自由的,但實際上,我們被自己的思想局限所限制。我們往往不知道自己被自己的觀念和價值觀所限制,就像那些囚徒把影子當成現(xiàn)實一樣。
同樣,許多人生活在自己想法的洞穴里。當我們看到電視和網(wǎng)絡的時候,它往往變成了一堵洞墻。但是我們不自省。我不知道。有些人的想法是執(zhí)著于物質,所以不是物質讓他們痛苦,而是他們執(zhí)著于物質讓他們痛苦。有些人會執(zhí)著于情感,并不是這種情感讓他們痛苦,而是他對情感的執(zhí)著讓他們痛苦。
世俗有句話叫“思想決定出路,性格決定命運?!焙芏嗳擞X得這句話很棒,但是你有沒有深刻反思過“思維決定出路”,那么是什么決定了你的思維呢?“性格決定命運”,那么是什么決定了你的性格呢?我們要有智慧,過完整的人生。其實你可以一直往里走,一層一層,照亮,直到你的整顆心充滿了世界和宇宙。沒錯。
《理想國》是為了啟迪人類,把我們從頑固觀念的洞穴中拉出來,拯救我們。世界上的人都說思維決定出路,但你要想得更深。是什么決定了你的思維?這個不斷向內反思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提升自身修養(yǎng),開啟智慧的過程。
當你讀《理想國》的時候,你會覺得很幸福。為什么?因為它在不斷挑戰(zhàn)和啟發(fā)我們的思想。我們過去的一些思想盲點,一些沒有看到的視角,我們通過這樣的挑戰(zhàn)看到了。讀《理想國》不僅可以獲得哲學知識,還可以反思自己的價值體系。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價值體系。如果我們能反思自己,就像老子說的“知人者智,知己者智”,“知己者智”很重要。它不斷照亮我們的盲點和局限,不斷改善我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
——摘自《許愿大師》開篇
柏拉圖的理想國主要內容,柏拉圖的主要理論著作是理想國
柏拉圖:柏拉圖思想簡介
首先,分析思想來源
在optimates的哲學家蘇格拉底被平民制度處死后,一個年輕的貴族內心充滿了痛苦和憤慨,決心建立一種能夠克制平民沖動的哲學理論。
這個人就是哲學史上赫赫有名的柏拉圖。
柏拉圖生于公元前428-427年,是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的第一次。他是一個生活優(yōu)裕的貴族。他的童年教育包含了雅典文化在藝術、政治和哲學方面的豐富內容。他的父親將他的家族血統(tǒng)追溯到古代雅典的國王,然后追溯到波塞冬。他的母親,佩里克蒂奧尼,是查米·德斯的妹妹和克里蒂亞斯的表妹,兩人都是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中隨著雅典的衰落而出現(xiàn)的短暫寡頭政治的領導人。
柏拉圖的出身決定了他不可能像蘇格拉底一樣只是一個敬業(yè)的戰(zhàn)士。他學到的主要是指揮和領導的藝術。所以蘇格拉底對自己職責和職位的執(zhí)著,在他眼里不過是一種順從和勇敢的美德。
柏拉圖想做的是讓人們擁有更深層次的思想和美德,也就是統(tǒng)帥的思想和美德,這些思想和美德在柏拉圖的理論中體現(xiàn)為“理念”等各種概念。
同時,柏拉圖用“觀念”這個概念來滿足巴門尼德對概念的永久性和不可摧毀性的要求。
有時候我們甚至可以把柏拉圖的思想和美德當成一種戰(zhàn)斗布局。在他看來,按照這樣的布局,可以實現(xiàn)正義和善良的理念。
第二,柏拉圖的哲學可以分幾個部分來討論。
1.烏托邦,他對如何在鄉(xiāng)村安身立命的理解,也就是他的烏托邦理論。
2.觀念論,這是一種類似于把指揮官的決策和想法劃分給所有士兵的理論。
3.宇宙起源的理論,是理念論在自然界的應用。
4.道德和靈魂不朽,這幾乎是每個優(yōu)化者都想談論的話題。
柏拉圖二世:烏托邦
一、理想國名義上是為了定義“正義”。但開場不久,他就決定,既然一切從大的角度看要比從小的角度看容易得多,不如開始探討什么是正義的國家,而不是正義的個人是什么。而由于正義必定是可以想象的最好的國家的屬性之一,他首先描述了這樣一個國家,然后決定了它具有什么樣的完美才能被稱為“正義”。
柏拉圖首先駁斥了馬霍斯的理論,即正義是強者的利益。這是下層階級戰(zhàn)士的心聲,但柏拉圖通過一種接近詭辯的論證進行了反駁。
柏拉圖從他的兄弟格羅爾德口中說出了商人們對正義的理解,其理論如下:
“那就先聽我談談剛剛提出的第一點——正義的本質和起源。
人們說:做不義之事是有益的,受不義之害是有害的。
患得患失大于做不義之事的好處。
所以,人們不僅嘗到了做不義之事的甜頭,也嘗到了不義之苦。
嘗遍了兩種滋味,不吃苦頭吃不到甜頭的人覺得,我們大家最好訂立一個契約:既不獲取不義之利,也不遭受不義之損。
從那時起,他們開始制定法律和合同。
他們稱遵守法律是合法和公正的。
這是正義的本質和起源。
正義的本質是最好與最壞的妥協(xié)——所謂最好,就是做了壞事而不受懲罰;最糟糕的是你無法復仇,因為你有罪。'
這種認識非常符合現(xiàn)代以工商業(yè)為主導的文明和建立和平共處契約的理念。可以說這個理論是相當先進的。
但柏拉圖通過蘇格拉底之口重新分析了構建社會的功能人的作用,提出了每個人的分工都能讓每個人過得更好的理論。就這樣,格拉圖通過解釋對所有人都有利的社會正義的實現(xiàn)方案,取代了格羅康提出的唯零和博弈論的正義,并簽訂了契約來維護。事實上,這種互利共贏的解釋也可以用在薩拉敘利亞馬霍斯身上,這是一種有效的正確方式,但他對薩拉敘利亞馬斯使用了智力碾壓
二、理想國的一些重要隱喻。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用了三個比喻來說明各種社會分工及其差異。
1.柏拉圖的三個隱喻。太陽的比喻是一個簡單的介紹。它把善的觀念比作陽光,認為人只有有了善的觀念,事物才能被人清楚地理解。
2.接下來,我們來理解線段的隱喻。
想象、實物、理性、理念是由四個概念由低到高形成的一條線段。
這是一個想象對象的精神作品。
這是你能看到的實物。
理性是一些假設,如偶數(shù)和奇數(shù),各種圖形,三個角度,頭腦可以“看到”現(xiàn)實。
它是邏各斯自身以辯證的力量獲得的那種知識,如蘇格拉底所論述的“正義”。
柏拉圖認為:
高貴的哲學家應該屬于那些有認識世界的想法的人;
祭司數(shù)學家,如畢達哥拉斯學派,是擁有可知世界假說知識的人;
普通工商業(yè)者是只有有形知識的人;
演員和詩人都是只有視覺知識的人。
可以理解為什么柏拉圖在理想國驅逐演員和詩人。
同樣,我們可以通過線段的比喻來理解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的人口劃分。
哲學家有思想的知識,思想像金子一樣永恒,所以他覺得這些人是摻了金子的;
軍人拼的是勇氣和榮譽之類的東西,而不是有想法。他認為這些人混有銀子;
普通的工商業(yè)者為真實的東西而忙碌,但真實的東西容易腐爛,所以他認為這些人是銅鐵混雜;
詩人和演員表現(xiàn)出來的東西更是虛無縹緲的,所以在他的理想國里不需要它。
正是線段的隱喻闡明了烏托邦社會組織結構的核心。
但線段的比喻,有一部分是關于理智和想象的興衰。這就像在電梯里帶走了抽象的概念,使得整個理論不再實用。但是貴族們需要這種體現(xiàn)他們優(yōu)越感的理論,所以這種理論仍然作為烏托邦的組織結構的核心理論被廣泛傳播。
3.洞穴的隱喻
洞穴隱喻的內容:想象一群囚犯在一個地穴里;他們只能看到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在他們身后,有一堆火和一條穿過洞穴的小路。沿著小路有一堵矮墻,像木偶戲屏風。人們扛著各種器皿穿過墻后的小路,火光將露出墻壁的器皿投射到犯人面前的洞壁上。囚犯自然認為影子是唯一真實的東西。直到有一天,他們中的一個碰巧被釋放,走出洞穴,來到陽光下的現(xiàn)實世界;要意識到你之前看到的世界只是一個影像,并不是真實的。于是,他選擇返回洞穴,并試圖說服同伴讓他們離開洞穴,但同伴們完全沒有經(jīng)驗,因此認為他在胡說八道,根本不會相信,并會綁架他,甚至在可能的情況下殺死他。
這個比喻就是著名的洞穴比喻。這個比喻的目的是為了說明兩個世界的存在,是常人無法識別的。而且,既然蘇格拉底本人被雅典法庭處死,也是在為蘇格拉底辯護。
在《理想國》的三個隱喻中,洞穴的隱喻最為形象,因此在后世流傳最為廣泛。后來的哲學家往往把洞穴的比喻和兩個世界存在的理論作為讀者自然應該知道的內容,所以很多人會覺得哲學書艱澀晦澀。
對抽象世界的認識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對于普通人來說,感性世界和抽象世界是重疊的。
但是對于世界的創(chuàng)新者來說,新增加的抽象世界的概念需要對抽象世界的認可甚至試用。
比如我們以前認為天鵝都是白色的,所以我們認為天鵝和白天鵝這兩個概念是一樣的,就是一個沒見過天鵝的人可以說天鵝是白色的,沒有問題。
但是當我們在17世紀發(fā)現(xiàn)了澳大利亞的黑天鵝,那么在抽象的概念世界里,我們就不得不做出改變。天鵝已經(jīng)不能等同于白色的概念了。
我們個人可能很難注意到,但實際上是天鵝記錄的關于文化產品的一系列重大變化。誰來做這個變化的判斷?這只鳥應該被認為是天鵝嗎?這應該由能夠區(qū)分抽象概念和具體感性概念的人來做。
所以,把感性的東西等同于抽象的東西的人,往往是看不到文化觀念世界的廣闊和復雜的人。
柏拉圖提出洞穴比喻,進而提出他的可見世界和可知世界的區(qū)分,這與他的人生經(jīng)歷密不可分。
柏拉圖是貴族,年輕時正是民主雅典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他希望貴族能被利用,蘇格拉底對各種職業(yè)的看法深深吸引了他。
而他的老師蘇格拉底,居然被雅典市民陪審團處決,讓他意識到貴族和商人等社會職能不同的人,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簡直活在兩個世界里。
因此,他把自己和蘇格拉底一起總結為追求可知世界絕對真理的人。
而更多的雅典人屬于只能認識可見世界的人。
在柏拉圖之前,巴門尼德和德謨克利特都有將精神理性世界與自然界分離的實踐。
巴門尼德把他的課程分為兩部分:真理之路和觀點之路。
德謨克里特斯用原子論解釋認識論問題,認為從事物中不斷溢出的原子形成“形象”,人的感情和思想是由這種“形象”作用于感官和心靈而產生的。他認為,感性認識是認知的初級階段,人的感官無法感知一切,比如原子、虛空,這些都是感官無法識別的。當感性知識在微小的領域里看不到、聽不到、嗅不到、摸不到的時候,就需要理性知識來幫忙,因為理性有了更精致的工具。他把感性知識稱為“模糊的知識”,把理性知識稱為“真理的知識”。
雖然巴門尼德和德謨克利特甚至可能有其他歷史上不知名的哲學家早就提出了劃分精神理性世界和自然世界的模糊方法,但柏拉圖絕對是影響最大、最清晰的一個。因為貴族本身就很重視各種理論邊界,自然把邊界兩邊的概念當成對立面。
在柏拉圖看來,兩個世界可以相互競爭。貴族和牧師持有理性,普通工匠只能持有感性。
但是,他完全把神職置于從屬地位。線段的比喻雖然有合理的位置,但是四大職業(yè)師之間并沒有圣職。
三個比喻的應用,就是用居高臨下的方式來解釋哲學,來教育幼兒。把問題解釋得深入淺出,更加形象,避免像蘇格拉底那樣冒犯雅典的普通市民。因此,它是《理想國》中最受歡迎的核心內容。
第三,《理想國》除了三個很有意思的比喻,大部分都是討論如何建立一個為全體人民服務的制度。無論是工匠、士兵還是守軍,都是為戰(zhàn)爭而訓練的,只是工匠為戰(zhàn)爭準備財富,士兵沖鋒陷陣,守軍指揮戰(zhàn)爭。為了贏得戰(zhàn)爭,他們必須放棄音樂、詩歌、戰(zhàn)利品甚至家庭紐帶。
在柏拉圖這樣的貴族眼里,一個永恒的國家就是一個永遠不可戰(zhàn)勝的國家。
正是因為他對貴族們的戰(zhàn)爭事業(yè)思考得如此細致,所以那些渴望戰(zhàn)爭勝利的人無論什么時候都會如饑似渴地閱讀他的《理想國》。
柏拉圖的理想國在線閱讀,柏拉圖的理想國是什么篇
蘇格拉底:那么,我們先從音樂開始,然后再談論運動,怎么樣?
艾迪·孟德:好的。
蘇格拉底:你說的音樂也包括文學吧?
艾迪·孟德:是的。蘇格拉底:文學應該包括理想和現(xiàn)實嗎?
艾迪·孟德:是的。蘇格拉底:青少年兩者都要學,但要先教他們有理想。
艾孟德: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蘇格拉底:我的意思是,首先要讓孩子受到理想故事的啟發(fā)。這些故事都不能說是虛構的,但大部分都是理想化的。這樣的故事很適合告訴孩子,這個時候還沒到鍛煉身體的時期。
艾孟德:嗯,說得很對。
蘇格拉底:這就是我說的先教音樂,再教體育的意思。
狄孟德:我已經(jīng)明白你的意思了,我很贊同你的觀點。
蘇格拉底:我也明白萬事開頭難,要多注意教育孩子。他們未來的性格取決于此時打下的基礎。
戴蒙德:嗯,是的。
柏拉圖理想國名言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書摘】柏拉圖《理想國》第十卷(1):創(chuàng)造者、模仿者、使用者、柏拉圖理想國名言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