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三國人物的歇后語有那些?
關(guān)于《三國演義》的歇后語有哪些?
1、周瑜謀荊州——陪了夫人又折兵【解釋】:賠:折(zhé )本;折(zhé):損失,減損。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雙重?fù)p失。出處】:元·無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周瑜周瑜,休夸妙計高天下,只教你賠了夫人又折兵。'【典故】:東漢末年三國爭霸時期,孫權(quán)想取回荊州,周瑜獻(xiàn)計'假招親扣人質(zhì)'。諸葛亮識破,安排趙云陪伴前往,先拜會周瑜的岳父喬公,喬公說動吳國太在甘露寺見面,吳國太真的將孫尚香嫁給劉備。孫權(quán)與周瑜被人嘲笑'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真實歷史上是孫權(quán)出于政治因素將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2、周瑜打黃蓋 —— —個愿打一個愿挨 ?【解釋】:比喻兩方面都愿意的事情。典故】:在赤壁之戰(zhàn)中,為了幫助周瑜早日打敗大兵壓境的曹操八十萬大軍,周瑜的部下黃蓋自告奮勇,使用了“苦肉計”,騙過了曹操派來的奸細(xì)蔣干,并誘使曹操上當(dāng)。最后使用詐降之計火燒曹營,打敗曹軍,取得了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從而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礎(chǔ).3、關(guān)羽降曹操——身在曹營心在漢【解釋】:比喻人身子雖然在對立的一方,但心里想著自己原來所在的一方,不在自己的志向之地,有身不由己之感。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至二十七會記載,關(guān)羽和劉備走散后,被曹操留在營中,'封侯賜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恩禮非常;但關(guān)羽卻系念劉備,后來得知劉備在袁紹處,遂掛印封金,'過五關(guān)斬六將',終于回到劉備身邊。典故】:曹營指三國時期的曹操陣營,曹氏政權(quán);漢指劉備政權(quán)或者歷史當(dāng)時沒落的東漢王朝(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有多人,因人與事件的差異,所以漢的指代有所差別)。身在曹營心在漢意為棲身在曹操陣營中的某人某將,心里卻是依然思念忠于劉備(或是漢朝)。4、阿斗的江山——白送【出處】:三國演義中蜀主劉備的兒子劉禪,小名叫阿斗。劉備死后他繼承皇位,稱為蜀后主。劉禪平庸無能,雖然有諸葛亮等賢臣良將人輔佐,也不能振興蜀國。阿斗在諸葛亮死后不思進(jìn)取,貪圖享樂,(阿斗的江山——白送)最后投降司馬昭把江山拱手相讓給魏國。5、草船借箭——滿載而歸【解釋】: 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dá)到自己的目的。?【出處】: 《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xiàn)密計黃蓋受刑”。典故】:《草船借箭》是三國赤壁之戰(zhàn)里的著名橋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diào)了幾條草船誘敵,終于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三國演義中的歇后語都有哪些
1、蔣干盜書——上了大當(dāng)。蔣干盜書用來比喻中別人的反間計。2、司馬炎廢魏主——襲用老譜。公元265年,司馬昭病死后,他的長子司馬炎繼承了相國晉王的爵位,開始掌管全國的軍政大權(quán)。但他為了進(jìn)一步篡奪魏王的王位,卻絞盡了腦汁。3、曹操下江南——來得兇,敗得慘。借古喻今,指事前做了充分準(zhǔn)備,卻太過自負(fù),最終卻遭到失敗的事實。4、關(guān)公赴會——單刀直入。這句話是通過關(guān)羽單刀直入的故事來說明勇敢直前、不怕困難的人。5、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xì)。張飛是公認(rèn)的粗人、魯莽漢,但使用計謀的一般是心思細(xì)密的人做的事,所以,張飛使計謀,就是粗人干細(xì)活了。6、張飛販/私/鹽/——誰敢檢/查。張飛為人性格豪邁,功夫很厲害,沒人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