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俗語
1、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譯文:亡國的士大夫,不配去考慮長治久安的國策。出自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三國演義》: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譯文:打了敗仗的將領(lǐng),不可以談?wù)撚赂?。亡國的士大夫,不配去考慮長治久安的國策。2、虎無爪,鳥無翼。譯文:比喻人失去威勢和憑借,已無所作為。出自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三國演義》:昭曰:“虎無爪,鳥無翼,不久當(dāng)為明公所擒,無足介意?!弊g文:人失去威勢和憑借,已無所作為。不久一定會為您所擒獲,不用過多在意他。3、緊行無好步。譯文:走得太快就邁不好步子。比喻過于著急,事情就辦不好。出自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三國演義》:禁曰:“緊行無好步,當(dāng)緩圖之。”譯文:過于著急,事情就辦不好,要慢慢圖謀。4、虎父無犬子。譯文:比喻威武強勇的父親,不會生出無能的兒子。多譽父強無弱子。出自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三國演義》:先主視之,嘆曰:“虎父無犬子也!”譯文:真是父強無弱子?。?、饑餐渴飲,夜住曉行。譯文:形容旅途行程的匆忙和辛苦。出自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三國演義》:大隊人馬,各依隊伍而行。饑餐渴飲,夜住曉行。譯文:大隊人馬,各自跟著隊伍行進。餓了吃渴了喝,晚上休息,天剛亮就要出發(fā)。
三國演義里的俗語
三國演義里的俗語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辦法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魏大將軍司馬昭專權(quán),圖謀奪取帝位的野心世人都知道?,F(xiàn)在用來指野心非常明顯,人所共知。身在曹營心在漢——本指關(guān)羽在長板坡兵敗后,被迫降曹而心念劉備(代表蜀漢)?,F(xiàn)在指身在別的集團而不忘原來所屬的集團。賠了夫人又折兵——本指周瑜之計,謊說將孫權(quán)的妹妹嫁給劉備,吳蜀聯(lián)姻以抗曹,把劉備騙到東吳扣作人質(zhì)以索回荊州,而劉備依著諸葛亮之計,到東吳竟然得以成婚,并連帶夫人逃出東吳。周瑜帶兵追趕,又被諸葛亮的伏兵打敗?,F(xiàn)在用來比喻想占便宜卻沒有占到,反而遭受更大的損失。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本寫蜀國后期將才缺乏,不得不讓偏將廖化擔(dān)當(dāng)大任?,F(xiàn)在用來指缺乏合適人才擔(dān)當(dāng)重任,只得以才能不足的人充任,多用做自謙之詞。既生瑜何生亮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fēng)
三國演義中的俗語有哪些
危急存亡之秋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處】司馬昭在曹髦在位時,為大將軍,專管國政,自封為相國,不久封為晉公,昭還假裝不接受。髦很生氣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虛傳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同符合契 【出處】三國志吳志孫傳注:「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吳下阿蒙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xué)識英博,非復(fù)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敝帚千金 【出處】曹丕典論論文:「里語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見自見之患也。 廊廟之器 【出處】三國志蜀志許靖傳:「雖行事舉動,未悉允當(dāng),蔣濟以為大較有廊廟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處】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釋卷 【出處】曹丕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指日可待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長言,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處】文選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處】三國志蜀志孟光傳:「旦夕之危,倒懸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