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不合格控制標準解釋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不合格控制
8.6不合格控制
標準條文
組織應對監(jiān)視和測量結果以及成本管理體系審核結果所判定的不合格進行識別和控制,并采取必要的糾正措施消除這些不合格及其原因(見9.3.2),以確保成本水平、成本發(fā)生過程和成本管理體系的持續(xù)符合性。
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規(guī)定不合格控制的職責和權限以及過程要求,以確保不合格得到評審、報告、調查和處置。
評審、調查、報告和處置不合格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3.4)。
目的和意圖
調查、報告和處理不合格是成本管理體系持續(xù)改進的具體體現,目的就是通過識別和消除不合格,增強成本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和成本發(fā)生過程及成本水平的符合性。本要素條款給出了對事件和不符合進行控制的要求。
理解要點
●不符合(cca2101:2008標準第2.13.2條)也稱“不合格”,是指未滿足要求。“要求”可能來自許多方面,就成本而言除了組織內部對成本或成本管理提出要求以外,其他相關方(如顧客、政府的稅務機關等)可能也要提出要求。若組織滿足了這些要求就是符合(合格);未滿足這些要求就是不符合(不合格)。如組織未滿足其內部的成本管理手冊、程序文件、各種規(guī)章制度、規(guī)定、規(guī)程、標準、預算、計劃以及方針、目標等要求,均屬于不符合?!安环稀卑雌鋰乐爻潭瓤煞譃?一般不符合和嚴重不符合;按其性質又可分為:體系性不符合、實施性不符合和效果性不符合。
●不符合包括成本管理體系不符合(如未滿足《成本管理手冊》或《程序文件》的要求等)、成本發(fā)生過程不符合(如未滿足作業(yè)標準等過程要求)和成本水平不符合(如未滿足成本目標、成本計劃或標準成本的要求等)。組織應對這兩種不符合進行有效的識別和控制。
●不符合的處置屬于糾正活動。糾正(cca2101:2008標準第2.13.3條)是指為消除已發(fā)現的不符合所采取的措施。糾正是把不符合改正過來。對于不符合必須進行糾正,但糾正只能針對的是問題的現象,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源,這樣就不能保證不符合不再發(fā)生。要想徹底消除不符合,使其不再發(fā)生,就必須分析產生不符合的原因,并針對原因采取糾正措施,以消除不符合的原因。所以,在通常情況下可將糾正和糾正措施(見3.9.2)一起實施。
●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規(guī)定不合格控制的職責和權限以及過程要求,以確保不合格得到評審、報告、調查和處置。
●評審、調查、報告和處置不合格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3.4)。
●不合格和提高成本因素的區(qū)別(見下表)
不合格和提高成本因素的區(qū)別
不合格
提高成本因素
定義
邏輯關系
消除手段
改進時間
改進職責
未滿足要求
不合格是提高成本因素
糾正措施
較短
責任者
提高成本的原因和條件
提高成本因素不是不合格
成本改進方案
較長
管理者、成本工程師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不符合是審核和業(yè)績評價的輸出。
●不符合是成本風險控制、成本分析、預防和糾正措施、提高成本因素改進的輸入。
第2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成本戰(zhàn)略實現規(guī)劃標準解釋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解釋:成本戰(zhàn)略實現規(guī)劃
標準條文
組織應在成本戰(zhàn)略實施前對成本戰(zhàn)略的實現過程進行規(guī)劃,形成文件加以實施和保持,以確保成本戰(zhàn)略的實現過程在受控狀態(tài)下進行。
成本戰(zhàn)略實現規(guī)劃應明確:
a)戰(zhàn)略實現周期;
b)與戰(zhàn)略實現相關的組織機構、團隊要求和各類人員的職責和權限;
c)確保戰(zhàn)略實現和戰(zhàn)略實現過程有效實施所需的機制、資源、途徑和方法;
d)戰(zhàn)略部署、階段性目標、計劃和時間表以及一致性的行動要求;
e)如何評價戰(zhàn)略實現的方式和方法;
f)記錄要求。
目的和意圖
本要素條款規(guī)定了對成本戰(zhàn)略實現的要求。制定出一個好的成本戰(zhàn)略不是最終目的,提出本條款是為了促使組織更明確和更有效地實現所制定成本戰(zhàn)略。
理解要點
●組織在成本戰(zhàn)略制定后和實施前應對如何實現成本戰(zhàn)略和成本戰(zhàn)略的實現過程進行規(guī)劃,形成文件加以實施和保持,以確保成本戰(zhàn)略的實現過程在受控狀態(tài)下進行。成本戰(zhàn)略的實現過程的受控狀態(tài)通??砂?
――成本戰(zhàn)略實現規(guī)劃文件應發(fā)放到位,確保與實現戰(zhàn)略相關人員獲得規(guī)劃文件;
――跟蹤和檢查成本戰(zhàn)略實現規(guī)劃的執(zhí)行情況;
――評價和確認成本戰(zhàn)略實現規(guī)劃的執(zhí)行效果(與9.4成本業(yè)績評價接口);
――采取必要措施,糾正偏離規(guī)劃的活動和行為(與9.3.2預防和糾正措施接口);
――提供必要資源,以保證規(guī)劃的實現。
●成本戰(zhàn)略實現規(guī)劃應明確:
a)戰(zhàn)略實現周期;
組織應在規(guī)劃中可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明確規(guī)定成本戰(zhàn)略的實現周期。實現周期可以是3年、5年、10年,也可以規(guī)定更長時期。
b)與戰(zhàn)略實現相關的組織機構、團隊要求和各類人員的職責和權限;
――為實現戰(zhàn)略,組織是否需要搭建專門的組織機構。如果成本管理體系中的組織機構能夠保證規(guī)劃的實現,組織可不必專門設立機構。
――為實現戰(zhàn)略,組織應對自己的成本管理團隊提出切實可行的充分的戰(zhàn)略實現要求。成本管理團隊成員一般包括:最高管理者、體系負責人、成本經理、主管、成本工程師、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變革專家、成本殺手、ie工程師以及各職能部門的領導和管理者等,組織應對這些人員提出要求,并規(guī)定其實現成本戰(zhàn)略的職責和權限(包括責任成本)。
c)確保戰(zhàn)略實現和戰(zhàn)略實現過程有效實施所需的機制、資源、途徑和方法;
――為實現戰(zhàn)略,組織應建立適當的運作和管理機制,如激勵機制、約束機制、保證機制、創(chuàng)新機制、預警機制等。
――為實現戰(zhàn)略,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應及時提供必要的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和財力資源等。
――為實現戰(zhàn)略,組織應規(guī)定戰(zhàn)略實現的途徑,如建立文件化的程序。
――為實現戰(zhàn)略,組織應明確戰(zhàn)略實現所需的方法,如平衡計分卡等。
d)戰(zhàn)略部署、階段性目標、計劃和時間表以及一致性的行動要求;
為實現戰(zhàn)略,組織應對戰(zhàn)略實現過程和活動進行周密部署和安排,形成文件,明確階段性目標,制定實施計劃和時間表,并在計劃中明確一致性的具體的行動要求。
e)如何評價戰(zhàn)略實現的方式和方法;
為實現戰(zhàn)略,組織應明確規(guī)定如何評價戰(zhàn)略實現的方式和方法,如采用平衡計分卡方法或與9.4成本業(yè)績評價接口。
f)記錄要求。
為實現戰(zhàn)略,組織應明確規(guī)定所需的記錄(包括記錄表格),并明確記錄要求(與4.3.4記錄控制接口),以滿足充分提供戰(zhàn)略實現證據的需要。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成本戰(zhàn)略實現規(guī)劃要素可能會涉及成本管理體系所有其他要素條款。
第3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監(jiān)視和測量裝置控制標準解釋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監(jiān)視和測量裝置控制
8.5監(jiān)視和測量裝置控制
標準條文
為確保成本發(fā)生過程和成本水平的監(jiān)視和測量的過程能力和有效性,組織應識別、確定和提供適宜的監(jiān)視和測量裝置。這些裝置應:
a)具有滿足監(jiān)視和測量要求的能力;
b)按規(guī)定進行校準或檢定;
c)標識校準或檢定狀態(tài),以防止非預期使用;
d)得到正確的使用、調整和維護。
監(jiān)視和測量裝置校準、檢定和維護的記錄應予以保持(見4.3.4)。
當計算機軟件用于規(guī)定要求的監(jiān)視和測量時,應確認其滿足預期用途的能力,確認應在初次使用前進行,必要時再確認。
目的和意圖
監(jiān)視和測量裝置直接影響監(jiān)視和測量結果的正確性和作業(yè)的有效性。本要素條款規(guī)定了監(jiān)視和測量裝置控制的要求。
理解要點
●監(jiān)視和測量裝置是指為實現監(jiān)視和測量過程所必須的監(jiān)視和測量儀器、軟件、測量標準、標準物質或輔助設備或它們的組合。在測量過程中,測量設備用來確定量值。監(jiān)視的結果可能要依據測量確定的量值來判斷,測量過程可能為監(jiān)視過程提供數據依據,作為監(jiān)視設備也可能存在不斷的測量過程,所以監(jiān)視設備在測量的狀態(tài)下又屬于測量設備。
●組織應對以下用于識別提高成本因素、成本動量控制、成本發(fā)生過程控制和業(yè)績測量目的的監(jiān)視和測量裝置進行控制:
――計量器具(如:各種長度的、質量的、溫度的等計量器具和裝置、計數器等);
――比較用的標準物質;
――各種儀器儀表;
――自制量具;
――檢驗和試驗設備;
――用于測量的計算機軟件
――與成本有關的監(jiān)視裝置(如:數量監(jiān)視裝置)。
●為確保成本發(fā)生過程和成本水平的監(jiān)視和測量的過程能力和有效性,組織應識別、確定和提供適宜的監(jiān)視和測量裝置。這些裝置應:
a)具有滿足監(jiān)視和測量要求的能力;
b)按規(guī)定進行校準或檢定;
――必要時,組織應編制形成文件的測量設備的校準或檢定計劃,其內容包括:校準或檢定的職責和權限、校準或檢定周期、自行校準或外部檢定、送檢時機和進度安排、測試方法、標識和可追溯性、對校準或檢定證據的要求等;
――測量設備的校準或檢定應在適當的條件下進行,對于關鍵的校準或檢定,組織可編制校準或檢定的程序,并按程序對設備進行校準或檢定;
――已建立國際或國家測量基準的,應按國家有關規(guī)定進行校準或檢定。無國際或國家測量基準的,組織應自行建立校準或檢定規(guī)范(包括校準或檢定的項目、方法、設備、周期、條件和合格標準等),實施校準或檢定并予以記錄;
――當委托外部檢定時,應評價其供方的量值傳遞是否滿足國家或國際標準。
c)標識校準或檢定狀態(tài),以防止非預期使用;
――為了確保監(jiān)視和測量裝置是否處于校準狀態(tài)得到識別,組織應標識其校準狀態(tài),防止誤用不符合的監(jiān)視和測量裝置;
――校準狀態(tài)標識應能表明當前的校準狀態(tài);
――校準狀態(tài)標識應清晰、位置明顯和易于識別。
d)得到正確的使用、調整和維護。
――監(jiān)視和測量裝置在使用時,可能需要進行調整或再調整,組織應對這種調整進行控制,防止調整時偏離校準狀態(tài),必要時,編制指導書,并由有資格的操作人員進行操作,以確保調整在受控的狀態(tài)下進行;
――在搬運、日常使用和貯存等過程中,組織應采用適宜的手段(如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提供適宜的貯存條件等)對監(jiān)視和測量裝置進行維護,防止其損壞或失效;
――必要時,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對維護的方式、方法、頻次、約束條件、責任人等進行規(guī)定,為監(jiān)視和測量裝置的維護提供依據。
――當發(fā)現監(jiān)視和測量裝置不符合要求時(如失準或損壞),應對該設備此前測量結果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并做好記錄。同時應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校準、修理或報廢等,并保持相應的記錄。
●監(jiān)視和測量裝置校準、檢定和維護的記錄應予以保持(見4.3.4)。
●當計算機軟件用于規(guī)定要求的監(jiān)視和測量時,應確認其滿足預期用途的能力,確認應在初次使用前進行,必要時再確認。確認通常參照功能測試的方式進行。組織應保持確認的證據,以證明其是適宜的。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監(jiān)視和測量裝置控制為以下要素條款的實施提供保證:
――6.2產品成本設計;
――7.2流程和作業(yè)控制;
――7.3資源預算控制;
――7.4成本放行控制;
――7.5成本風險控制;
――7.6供方成本控制;
――8.2成本發(fā)生過程的監(jiān)視和測量;
――8.3成本水平的監(jiān)視和測量。
第4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信息和溝通標準解釋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解釋:信息和溝通
標準條文
組織應識別和確定成本管理體系有效運行所需的成本信息,并對成本信息的獲取、傳遞、利用和處置等活動建立適當的過程。確保成本信息真實、準確、全面和及時,為成本策劃、成本決策、成本設計、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持續(xù)改進提供輸入。
組織應確保在其內部建立適當的溝通過程,并對成本管理體系運行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進行溝通。這種溝通應用于:
a)組織內各職能和各層次間對成本管理和控制活動以及有關成本動量和成本水平信息的交流和探討;
b)處理外部的成本要求和成本信息。
注1:成本信息包括組織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注2:溝通本身具有有效性,無效的溝通沒有意義。
目的和意圖
成本信息是成本決策和溝通的輸入和基礎。本要素條款給出了成本信息和溝通的要求。
理解要點
●成本信息(cca2101:2008標準第2.6.20條)是指在成本方面有意義的數據。成本信息包括組織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組織內部信息一般包括:核算的結果、資源預算、成本計劃、成本動量、標準成本、歷史成本信息等(不限于此)。組織外部信息一般包括:市場價格信息采購產品價格信息、標桿的成本信息、競爭對手的成本信息、國內外行業(yè)成本信息等(不限于此)。
●由于成本信息不斷變化和更新,組織對其所需成本信息的識別和確定應是一個持續(xù)不間斷的過程,也就是說,組織需要密切關注成本信息的發(fā)展和變化情況,確保獲取和利用最新的成本信息。與此同時,組織還應建立一定的渠道和過程(設計和建立文件化的成本信息系統(tǒng)),對成本信息的獲取、傳遞、利用和處置等活動做出規(guī)定,確保成本信息真實、準確、全面和及時,為成本策劃、成本決策、成本設計、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持續(xù)改進提供輸入。
●組織識別和確定其所需的成本信息時,應注意成本信息的適用性和充分性,本要素條款不要求組織建立一個龐大的信息庫,以包羅很少涉及和使用的成本信息,而只需識別和確定組織需要的成本信息就可以了,但識別應盡可能的充分、不遺漏。
●設計和建立成本信息系統(tǒng)的目的在于:明確流程中和成本預警系統(tǒng)中成本信息的搜集、整理、傳遞和溝通的路徑及要求,明確信息流中的職責和權限、內容、時間、地點和使用對象,分析和處理信息為決策和成本管理與控制活動提供輸入。
●文件化的成本信息系統(tǒng)建立后,組織應對其進行模擬測試和評審,以確保成本信息系統(tǒng)是適宜和有效的,必要時,進行調整或更新。
●溝通是為達到某一目的所進行的有效聯系。溝通是促進組織內各職能和層次間的信息交流的活動,可以增進理解,提高效率和有效性。對于組織而言,溝通分為內部溝通和外部溝通。組織應確保在其內部建立適當的溝通過程,并對成本管理體系運行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進行溝通。這種溝通應用于:
a)組織內各職能和各層次間對成本管理和控制活動以及有關成本動量和成本水平信息的交流和探討。鼓勵所有受組織運行影響的人員參與組織的成本管理與控制實踐,并對組織的成本方針和目標給予良好的支持,促進成本管理體系活動的順利進行,確保成本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b)處理外部的成本要求和成本信息。
●組織的內部溝通應在各個不同職能和層次之間全方位的進行,組織應根據溝通內容建立起適當的溝通過程,并確保溝通的有效性。溝通的方式一般可包括:各種會議、各類文件、內部簡報、宣傳板報和成本信息公告欄、成本方面的海報和標語、面談、聲像媒體等(不限于此)。
●溝通的內容一般包括:成本方針和目標的制定、評審、傳達和執(zhí)行,識別和確定提高成本因素,進行風險評價和控制方案的制定、評審和實施,各職能部門和各類人員的管理職責和權限的分配與落實,各種定額或標準成本、預算和計劃的執(zhí)行情況,成本核算的結果和成本水平差異分析的結果,為改進成本水平所引入的新設計、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制度和新的管理和工作模式等,來自組織外部影響成本的信息等(不限于此)。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成本信息和溝通涉及所有其他要素條款,是成本和成本管理信息獲取、傳遞和利用以及各職能和層次有效聯系和協(xié)調運作的重要途徑。
第5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資源預算控制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資源預算控制
7.3資源預算控制
標準條文
組織應依據成本動量標準編制、實施和保持文件化的資源預算,以規(guī)定資源配置的數量,并按資源預算配置資源,確保資源的合理使用、利用和消耗。
組織應編制、實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規(guī)定和實施資源預算的范圍、時間、頻次、依據、內容、方法、職責和權限以及編制、評審、修訂、批準、發(fā)布、實施、檢查、報告和評價所需的控制。
作為資源配置和消耗準則的資源預算的內容至少應包括:
a)規(guī)定的計劃期內的產品產量和業(yè)務量;
b)計劃期內每種產品、每個項目或某種業(yè)務應消耗的每種資源的數量;
c)計劃期內配置資源的方式、時機和頻次;
d)與成本放行過程的接口關系(見7.4)。
目的和意圖
資源預算是控制成本量(資源量)發(fā)生的依據,是實現預期成本水平的必要條件和手段。對資源預算進行控制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依據成本動量標準控制成本量,以保持成本量發(fā)生的合理性和穩(wěn)定性。
本要素條款給出了資源預算的控制要求。
理解要點
●資源預算是產量(業(yè)務量)與成本動量標準數量的乘積,是各種資源預期消耗量形成成本量的必要依據,是實現預期成本水平的重要控制環(huán)節(jié)。
●組織應依據成本動量標準編制、實施和保持文件化的資源預算,以規(guī)定資源配置的數量,并按資源預算配置資源,確保資源的合理使用、利用和消耗。
組織應編制、實施和保持資源預算控制程序,并在程序文件中規(guī)定資源預算的范圍、時間、頻次、依據、內容、方法、職責和權限以及編制、評審、修訂、批準、發(fā)布、實施、檢查、報告和評價所需的控制。
●作為資源配置和消耗準則的資源預算的內容至少應包括:
a)規(guī)定的計劃期內的產品產量和業(yè)務量(包括服務提供);
b)計劃期內每種產品、每個項目或某種業(yè)務應消耗的每種資源的數量;
c)計劃期內配置資源的方式、時機和頻次;
d)如何與成本放行過程進行接口。成本放行控制(見7.4)。
●資源預算的范圍不一定是所有資源,但必須是所有產品。
●資源預算的預算期可以是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份。
●資源預算的依據主要是生產計劃、服務提供計劃、成本動量標準、流程和作業(yè)標準。
●資源預算的職責和權限(見4.4)。
●資源預算的編制、評審、修訂、批準、發(fā)布(見4.3.3)。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本條款是7.4成本放行控制條款的依據。同時也支持6.3.2成本目標和6.3.3成本計劃條款的實現。
第6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成本發(fā)生過程控制要求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 要求》標準官方解釋:成本發(fā)生過程控制要求
7.1總則
標準條文
組織應對成本發(fā)生過程進行控制,確保成本發(fā)生過程在受控的條件下進行。適用時,受控條件應包括:
a)獲得成本動量標準;
b)獲得流程標準和作業(yè)標準;
c)依據動量標準的資源預算;
d)實施成本放行控制(見7.4);
e)實施成本風險控制(見7.5);
f)實施監(jiān)視和測量(見8.2)。
目的和意圖
成本在過程中發(fā)生,所以控制過程是控制成本水平的根本。本要素條款給出了成本發(fā)生過程控制的總體要求。
理解要點
●過程(cca2101:2008標準第2.5.1條)是一組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相互關聯和相互作用的活動。成本發(fā)生過程的控制包括了所有成本發(fā)生的所有過程,這些過程是直接影響成本水平的過程,概括起來主要包括設計成本、采購成本、生產成本、銷售成本、人力資源成本、管理成本、財務成本、后勤保障成本、項目成本等發(fā)生過程的控制(不限于此)。
●不同組織在發(fā)生成本時應考慮采用適合自身特點的控制手段,以確保成本發(fā)生過程得到有效控制。組織應對成本發(fā)生過程的控制進行策劃,并按策劃的結果對成本發(fā)生過程進行控制,確保成本發(fā)生過程在受控的條件下進行。適用時,受控條件應包括:
a)獲得成本動量標準(見6.4);
成本動量標準是成本發(fā)生的數量依據,有關部門、單位或人員應得到這個標準,并按標準對成本發(fā)生過程進行控制。
b)獲得流程標準和作業(yè)標準(見7.2.2);
成本動量是在流程和作業(yè)的過程中發(fā)生的,流程和作業(yè)直接影響成本動量標準的實現。因此,組織應制定流程和作業(yè)標準,并確保有關部門、單位或人員得到和執(zhí)行這個標準,以保證成本動量標準的執(zhí)行。
c)依據動量標準的資源預算(見7.3);
資源預算(cca2101:2008標準第2.8.12條)是指規(guī)定資源(2.1.2)配置數量和方式的文件。成本動量標準是單位產品、過程和項目消耗資源的標準,組織應將這個標準轉換成資源總量消耗標準――資源預算,并按資源預算配置資源,以確保成本發(fā)生過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d)實施成本放行控制(見7.4);
組織應按成本動量標準、流程和作業(yè)標準和資源預算實施成本放行控制。
e)實施成本風險控制(見7.5);
成本風險(cca2101:2008標準第2.3.2條)是指提高成本情況的發(fā)生所帶來的風險。組織的成本發(fā)生過程在缺少上述控制依據或不按上述控制依據實施控制的情況下,可能存在提高成本因素,包括成本事件和緊急情況。因此,組織應識別、確定和控制成本風險,包括建立和實施成本預警系統(tǒng)。
f)實施監(jiān)視和測量(見8.2)。
組織在對成本發(fā)生過程進行控制的過程中應實施必要的監(jiān)視和測量,以使這些過程不偏離控制依據。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成本發(fā)生過程控制是一下要素條款的重要輸入:
――7.2.2流程和作業(yè)標準;
――7.2.3成本動量裝置控制;
――7.3資源預算控制;
――7.4成本放行控制;
――7.5成本風險控制;
――7.6供方成本控制。
第7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成本計劃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成本計劃
6.3.3成本計劃
標準條文
組織應依據成本目標的要求編制、執(zhí)行和保持文件化的成本計劃,以確保成本目標的實現。成本計劃至少應規(guī)定以下方面的內容:
a)計劃期內單位產品成本或項目成本計劃;
b)計劃期內產品總成本計劃;
c)計劃期內各項費用計劃。
組織應編制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規(guī)定和實施成本計劃的依據、要求、內容、計劃期、職責和權限以及編制、評審、批準、發(fā)放、執(zhí)行、檢查、評價和修訂的控制程序;
隨計劃的進展,可能存在調整或修改計劃的情況,組織應識別和實施計劃的調整或修改,并確保相關文件得到修改和相關人員獲得已變更的信息。由調整或修改所引起的任何記錄應予保持(見4.3.4)。
目的和意圖
組織編制和執(zhí)行成本計劃,是為了加強成本管理,嚴格控制成本水平,厲行節(jié)約,消除浪費,進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潛力,實現組織的利潤最大化。本要素條款給出了成本計劃控制的要求。
理解要點
●成本計劃(cca2101:2008標準第2.8.4條)是規(guī)定計劃期內成本水平的文件?!坝媱澠凇笔侵赣媱澘缭降臅r期?!俺杀舅健卑偝杀舅胶蛦挝划a品成本水平。編制和實施成本計劃可以使組織的全體人員明確在成本方面的奮斗目標和方向,強化成本控制手段,明確衡量成本業(yè)績的標準尺度。
●組織應根據成本策劃的輸出和成本目標的要求編制、保持和執(zhí)行文件化的成本計劃,以確保成本目標的實現。成本計劃至少應規(guī)定以下方面的內容:
a)計劃期內單位產品成本或項目成本計劃;
b)計劃期內產品總成本計劃;
c)計劃期內各項費用計劃。
●成本計劃可根據組織的方針和目標、銷售計劃、生產計劃、人力資源計劃、采購和物資供應計劃、各種動量標準以及降低成本的技術組織措施,并參考以前年度的實際成本水平進行編制。成本計劃一般分為年度計劃和季度計劃。
●成本計劃的編制應遵循以成本目標為依據,以先進合理的動量標準(或標準成本)為基礎,與測量和核算的口徑保持一致,與其他計劃協(xié)調一致,盡量吸收計劃執(zhí)行者參加編制等原則。
●成本計劃的編制步驟一般為:收集和整理資料→分析上期成本計劃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成本降低指標的預測→編制成本計劃草案并討論修改(評審)→編制形成正式成本計劃。
●組織應編制和保持《成本計劃控制程序》,以規(guī)定和實施成本計劃的依據、要求、內容、計劃期、職責和權限以及編制、評審、批準、發(fā)放、執(zhí)行、檢查、評價和修訂的控制程序。
●成本計劃在實施過程中,隨計劃的進展,可能存在調整或修改的情況(如動量或標準成本發(fā)生變化,成本目標發(fā)生變化或成本計劃不適宜等情況),組織應識別這些調整或修改的需求。當成本計劃發(fā)生調整或修改時,相關文件也應相應地進行修改,以確保成本信息的準確性、一致性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成本計劃修改后,應確保相關執(zhí)行人員及時獲得最新版本的計劃,并將修改或更新后的信息在組織內及時進行傳達,并確保相關文件得到修改和相關人員獲得已變更的信息。以確保成本計劃的有效性。由調整或修改所引起的任何記錄應予保持(見4.3.4)。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成本計劃涉及所有其他要素條款,是成本水平策劃的具體體現,是所有要素條款實施的重要依據或保證。
第8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人力資源標準解釋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解釋:人力資源
標準條文
組織在成本管理體系人力資源方面應:
a)確保從事成本管理體系活動和影響成本水平的人員是能夠勝任的;
b)在教育、培訓、技能和經驗方面對這些人員的能力要求做出明確規(guī)定;
c)提供培訓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滿足這些人員能力的需求;
d)通過技能或業(yè)績考核,評價培訓或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e)確保這些人員能夠認識到成本戰(zhàn)略的實現、成本優(yōu)勢的發(fā)揮、成本水平和成本發(fā)生過程滿足要求并持續(xù)改進的重要性以及所從事活動的關聯性;
f)保持培訓、考核、評價和資格認可的適當記錄(見4.3.4)。
目的和意圖
組織在成本管理體系人力資源方面,通過培訓或采取其他措施增強人員的成本意識,提高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成本管理水平,確保成本管理體系的有效實施和運行。本要素條款規(guī)定了成本管理體系在人力資源方面的要求。
理解要點
●對組織的人員進行培訓是提高人員素質和業(yè)務水平最有效的措施。在現代生產和生活中,每個人對知識的需求和自身知識結構不是一成不變的,知識必須進行更新,以適應事物發(fā)展和演變的需要。因此,人員培訓對更新觀念、充實知識、豐富經驗和提升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組織通過對人員的培訓,可以增強成本意識,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更好地實施成本管理體系,更好地降低和保持成本水平,增加效益。
●組織在成本管理體系人力資源方面應:
a)確保從事成本管理體系活動和影響成本水平的人員是能夠勝任的;
――“能夠勝任”是對人員的結果性要求,組織無論采用什么方式和過程,都應滿足能夠勝任的結果。因此,組織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識別和選擇確保人員得到提升和能勝任工作的途徑。
――“能夠勝任”是衡量人員能力的一種標準,組織應制定各崗位人員能力準則,以?量和判定人員是否勝任工作。
――從事成本管理體系活動的人員,如成本經理、成本主管等;影響成本水平的人員,如設計人員、操作人員、采購人員等(見4.4.2)。
b)在教育、培訓、技能和經驗方面對這些人員的能力要求做出明確規(guī)定;
在接受教育的程度、接受培訓的多少、自身具備的技能和實際工作經驗四個方面,按組織的要求對這些人員的能力做出適當的規(guī)定。這種規(guī)定應符合人員崗位能力的具體要求,并針對每個崗位逐一進行規(guī)定,在規(guī)定前組織應充分識別和確定崗位人員在上述四個方面應達到的程度,以確保這些人員是能夠勝任的。
c)提供培訓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滿足這些人員能力的需求;
――對各崗位人員的能力進行規(guī)定后,應對這些人員提供培訓或采取除培訓以外的其他措施使其具備滿足規(guī)定要求的能力。
――培訓活動主要包括:明確培訓需求、內容和對象,編制年度培訓計劃,確定培訓的方式,實施培訓,實施考試和考核,評價培訓的有效性,進行人員資格的認可,保持培訓、考試、考核和評價的適當記錄等內容(不限于此)。
――“其他措施”一般包括:鼓勵自學,創(chuàng)造并提供外出培訓和實習的機會,開展“一幫一”活動,組織經驗交流活動,組織研討活動,觀摩學習和溝通過程等(不限于此)。
d)通過技能或業(yè)績考核,評價培訓或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持續(xù)地開展技能或業(yè)績考核活動,對人員能力進行測量,評價培訓或采取其他措施的效果是否達到了組織規(guī)定的要求和預期目的
e)確保這些人員能夠認識到成本戰(zhàn)略的實現、成本優(yōu)勢的發(fā)揮、成本水平和成本發(fā)生過程滿足要求并持續(xù)改進的重要性以及所從事活動的關聯性;
――組織可在培訓計劃中強調成本戰(zhàn)略的實現、成本優(yōu)勢的發(fā)揮、成本水平和成本發(fā)生過程滿足要求并持續(xù)改進的重要性以及所從事活動的關聯性,并按照培訓計劃定期對人員(包括新員工)進行培訓和教育,通過培訓和教育來提高全員的成本意識。
――全員的成本意識與管理者的意識相關,提高全員的成本意識除管理者有較高的成本意識外,管理者還應營造一個有利于提高成本意識的氛圍和推動成本意識的管理,確保這些人員在成本方面都能意識到實現成本戰(zhàn)略、發(fā)揮成本優(yōu)勢、滿足成本水平和成本發(fā)生過程要求和持續(xù)改進的重要性和所從事活動的關聯性以及如何才能為實現成本目標做出貢獻。
f)保持培訓、考核、評價和資格認可的適當記錄(見4.3.4)。
與培訓有關的記錄一般包括:
――培訓需求申請表;
――培訓簽到表或點名冊;
――培訓記錄;
――培訓試卷;
――培訓有效性評價記錄;
――員工培訓履歷表;
――資格證書發(fā)放登記表。
(不限于此)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人員資源涉及所有其他要素條款,是實施所有要素條款的人力資源保證。
第9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產品成本設計策劃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產品成本設計策劃
6.2.2產品成本設計策劃
標準條文
組織應對產品成本水平設計過程進行策劃,并確定:
a)產品成本設計的職責和權限;
b)與產品以及產品實現的設計和開發(fā)過程之間的接口關系、并行關系、制約關系和相互作用;
c)產品成本設計所需的準則和方法;
d)產品成本設計階段性的安排;
e)評審、核算、驗證和確認的活動。
組織應對參與產品成本設計的各類人員之間的接口實施管理,并明確他們之間的分工和協(xié)作關系,以確保有效的溝通。
產品成本設計策劃的輸出應得到評審和批準,必要時予以更新(見4.3.3)。
注1:有產品設計和開發(fā)過程的組織,其成本設計應與產品設計和開發(fā)活動同時進行;沒有產品設計和開發(fā)過程,但有產品實現過程設計和開發(fā)的組織,其成本設計應與產品實現過程設計和開發(fā)活動同時進行。
注2:對已完成的產品以及產品實現過程的設計和開發(fā)項目,成本設計可作為這些設計的補充。必要時,應依據成本設計的結果對產品和產品實現過程設計進行評審和更改。
目的和意圖
產品成本設計策劃是確保產品成本設計達到預期目標的有效手段。因此,組織應控制產品成本設計策劃的過程。本要素條款給出了產品成本設計策劃的控制要求。
理解要點
●組織應對產品成本水平設計過程進行策劃,策劃的重點是對產品成本水平設計過程的控制,因此組織在設計策劃時應確定:
a)與產品成本設計有關的職責和權限,包括各職能、層次和人員的職責和權限以及責任成本;
b)與產品以及產品實現的設計和開發(fā)過程之間的接口關系、并行關系、制約關系和相互作用;
――有產品設計的組織,其產品成本設計應與產品設計和開發(fā)活動進行接口,相互聯系,協(xié)調設計。
――沒有產品設計的組織,如果可行,其產品成本設計應與設計組織相接口,取得他們的支持。
c)產品成本設計所需的準則和方法;
d)產品成本設計階段性的安排,組織應根據產品的特點、組織的能力和以往的經驗等因素,明確劃分產品成本設計過程的各個階段,并規(guī)定每一個階段的工作內容和要求。
e)產品成本設計過程每一個階段需要開展的適當的評審、核算、驗證、和確認活動,包括活動的時機、參與人員和活動要求。
●組織應對參與產品成本設計的各類人員之間的接口實施管理,并明確他們之間的分工和協(xié)作關系,以確保工作有效銜接,各負其責,溝通順暢,信息正確交流。
●組織應對產品成本設計策劃的輸出形成文件,并得到評審和批準,必要時予以修訂或更新(見4.3.3)。
●有產品設計和開發(fā)過程的組織,其成本設計應與產品設計和開發(fā)活動同時進行;沒有產品設計和開發(fā)過程,但有產品實現過程設計和開發(fā)的組織,其成本設計應與產品實現過程設計和開發(fā)活動同時進行。
●對已完成的產品以及產品實現過程的設計和開發(fā)項目,成本設計可作為這些設計的補充。必要時,應依據成本設計的結果對產品和產品實現過程設計進行評審和更改。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本要素條款是以下要素條款的依據和保證:
――6.2.3產品成本設計輸入;
――6.2.4產品成本設計輸出;
――6.2.5產品成本設計變更。
第10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記錄控制標準解釋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解釋:記錄控制
標準條文
組織應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記錄,以提供為證實成本水平、成本發(fā)生過程和成本管理體系活動滿足要求所需的證據。
組織應編制、實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對記錄予以控制,并確保記錄:
a)信息真實、準確、全面和及時;
b)保持清晰、易于識別和檢索;
c)標識完整和唯一;
d)有適宜的貯存環(huán)境、條件和方法;
e)得到適當的保護,防止損壞、泄露和丟失;
f)保存到規(guī)定的期限,并按規(guī)定要求進行處置。
對空白記錄表格的控制,屬文件控制范疇,應按4.3.3的要求進行控制。
目的和意圖
為了控制成本管理體系活動和成本水平的證據,證實成本管理活動的有效性和成本水平滿足要求,保持成本的可追溯性,本要素條款規(guī)定了對記錄進行管理和控制的要求。
理解要點
●記錄(cca2101:2008標準第2.8.6條)是闡明所取得的結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動的證據的文件。記錄是特殊類型的文件,是成本管理體系文件的一種,它致力于提供成本管理和成本水平符合要求以及成本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證據,其本身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貯存在任何媒體上。記錄表格就是記錄信息的承載媒體。
注1:記錄可用于為可追溯性提供文件,并提供驗證、預防措施和糾正措施的證據。
注2:通常記錄不需要控制版本,但記錄表格需要控制版本。
●記錄主要用于為可追溯性提供文件,并提供驗證、預防措施和糾正措施的證據。成本方面的記錄通常包括:與成本管理體系有關的記錄,如評審記錄、成本放行記錄、內部審核記錄、業(yè)績評價記錄、培訓記錄、文件發(fā)放記錄等;與成本水平有關的記錄,如成本核算記錄、成本報表、分析報告、會計憑證、會計帳冊等。
●組織應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記錄,以提供為證實成本水平、成本發(fā)生過程和成本管理體系活動滿足要求所需的證據,保持成本方面的可追溯性(可以追溯成本的發(fā)生過程和歷史情況)以及利用記錄開展成本分析、預測和研究。
●記錄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多媒體的。
●對于記錄表格應該理解為依據性的文件,因為表格中各欄的填寫要求是填表的依據;表格填寫后應該理解為證據。成本管理體系所要求的記錄是指已形成(記載了活動事項和數據)的記錄,而不是空表格。
●組織應按標準的要求編制、實施和保持《記錄控制程序》,其內容可包括:記錄控制的職責和權限、記錄的分類和范圍、記錄的設計和審批、記錄的填寫和標識、記錄的收集和整理、記錄的歸檔和保存、記錄的查閱和復制、記錄的作廢和處理等。組織應按程序的要求對成本管理體系所需的記錄予以控制并確保記錄:
a)信息真實、準確、全面和及時;
――真實:記錄的信息應反映客觀事實、沒有虛假成分,記錄不得修改,但可勘誤。
――準確:數據準確、語言準確、計量單位準確、標點符號準確、欄目填寫準確。
――全面:記錄的內容應全面(包括:所記錄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
――及時:在過程中記錄或事后及時記錄,不能靠回憶來補記錄。
b)保持清晰、易于識別和檢索;
――清晰:不能涂抹、不能弄臟、不能省略、不能修改、字跡工整、邏輯準確。
――識別:正確標識,并能正確識別。
――檢索:檢索迅速、準確、及時提供。
c)標識完整和唯一;
――記錄名稱、記錄編號、用量序號等標識應完整,不可省略。
――記錄標識應是唯一的。
d)有適宜的貯存環(huán)境、條件和方法;
――組織對已形成的成本記錄在定期收集和整理的基礎上應做到歸檔保存,并應滿足文檔和財務檔案管理的要求。
――對已保存的記錄應做到分類編目,專柜存放,專人管理。
――對記錄的貯存應有適宜的環(huán)境以及保持防火、防潮、防霉變、防蟲蛀等措施和條件。
e)得到適當的保護防止損壞、泄露和丟失;
記錄在填寫、使用和傳遞過程中應得到適當的保護,防止損壞和丟失,對有保密信息的記錄還應防止保密信息的泄露。
f)保存到規(guī)定的期限,并按規(guī)定要求進行處置。
――組織為有效提供滿足顧客、適用的法律法規(guī)和其他要求,在成本管理體系中應規(guī)定記錄的保存期限,并在保存期限內保護好記錄。
――一般情況下與成本管理體系運行有關記錄的保存期限按體系規(guī)定執(zhí)行;與成本核算有關的記錄(包括財務憑證、帳冊、報表等)的保存期限按會計制度或準則執(zhí)行;有法律法規(guī)要求的記錄其保存期限按法律法規(guī)要求執(zhí)行;與顧客有關的記錄其保存期限按顧客要求執(zhí)行;與組織改善成本水平有關的記錄(如成本動量、標準成本、預算等記錄)可能需要永久保存。
●對空白記錄表格的控制,屬文件控制范疇,應按4.3.3的要求進行控制。
●記錄和文件的區(qū)別(見下表):
記錄和文件的區(qū)別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成本管理體系所有要素條款的實施和運行都有可能產生記錄,以提供成本管理體系有效運行和成本水平得到有效控制的證據。因此,所有要素條款都需要按本要素條款的要求對記錄進行控制。
第11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成本風險控制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成本風險控制
7.5成本風險控制
標準條文
組織應建立和保持適宜的成本預警機制和過程對成本風險進行預防和控制。
組織應編制、實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并確保:
a)識別和確定成本風險;
b)策劃和建立成本預警指標體系;
c)確定成本風險警戒線和極限;
d)及時預防和預報;
e)應急準備和響應。
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應急準備和響應預案,并在緊急情況和成本事件等成本風險發(fā)生時及時作出響應,以消除或減少損失和對成本目標的影響。
必要時,尤其是在緊急情況和成本事件響應后,組織應對應急準備和響應的預案進行評審。如果可行,組織還應定期測試這些預案。必要時,對預案進行更改或更新。評審、測試和更改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3.4)。
目的和意圖
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事件的存在可能導致成本風險的發(fā)生,組織應對任何由成本而引起的風險進行控制,以確保成本戰(zhàn)略方針和成本目標的實現。本要素條款規(guī)給出成本風險控制的要求。
理解要點
●建立適當的成本預警機制和過程(成本預警系統(tǒng)),是預防和控制成本風險最有效的手段。因此,組織應建立和保持適宜的成本預警機制和過程對成本風險進行預防和控制。
●成本預警(cca2101:2008標準第2.3.3條)是指在成本方面識別、預測、預報和預防不可接受風險的一組活動。
●組織應編制、實施和保持《成本風險控制程序》,并確保:
a)識別和確定成本風險;
――成本風險(cca2101:2008標準第2.3.2條)是指提高成本情況的發(fā)生所帶來的風險。
――成本風險來源于成本事件(包括緊急情況)、不合格和提高成因素。
b)策劃和建立成本預警指標體系;
成本預警指標體系是組織需控制的成本風險指標系統(tǒng),是成本預警系統(tǒng)的核心和最主要的控制內容,也是設計和建立成本預警系統(tǒng)的首要工作。組織應根據風險評價的結果(成本風險的嚴重程度)對成本預警指標體系進行策劃,這種策劃具體體現在:充分地識別成本風險;按組織的要求確定需控制的成本風險;編制形成《成本預警指標清單》;對已確定的成本預警指標進行分類(如財務指標、銷售指標、質量指標等);區(qū)分上限指標、下限指標和上下限指標;識別和確定各指標間的經濟關系和邏輯關系,典型的成本風險指標間的經濟關系和邏輯關系(見下圖)。
注:這種邏輯關系可以用“如果”、“那么”來形容。
典型的成本風險指標間的經濟和邏輯關系圖
c)確定成本風險警戒線和極限;
――組織應根據《成本預警指標清單》,對已確定的成本預警指標(包括上限指標、下限指標和上下限指標),逐一策劃和確定組織不可接受的風險極限和警戒線數值。在對成本風險警戒線數值進行策劃時,組織應根據成本風險的嚴重程度和管理者的需要,按組織的要求可設置一條或多條成本風險警戒線,設置多條警戒線可以促使組織提前進入預警狀態(tài),以便有足夠的時間采取措施進行響應。因此,設置的警戒線越多,對成本風險的預防和控制就越有效。但應注意管理成本的增加。
――組織可以采用警戒線標識或控制圖方式表示所設置的警戒線(見下圖)。
注:上下限指標監(jiān)視圖同理,故略。
典型的成本預警指標監(jiān)視模型
――由于成本預警指標之間存在著經濟和邏輯關系,所以組織在確定成本風險警戒線和極限數值時應對這些經濟和邏輯關系進行分析和綜合平衡,以保證各指標間的相互關系是科學和合理的,以及所建立的指標體系中的各指標數值間是平衡的。
――當組織的某些情況發(fā)生變化(如組織的規(guī)模、體制、所處的市場環(huán)境、經營方式、經營條件、抗風險能力等發(fā)生變化)時,可能會導致其成本預警指標體系數值不適宜的情況,組織應識別這些變化,必要時,對成本預警指標體系數值進行修改,以確保成本預警指標體系是適宜的。對指標數值的修改應按《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予以控制,由修改所引起的記錄組織應予以保持。
d)及時預防和預報;
――隨著成本的發(fā)生,組織應按策劃的時間間隔對成本水平進行動態(tài)預測,并通過將成本預測結果與成本預警指標體系中的成本預警指標逐一進行比對的方式對成本預警指標的發(fā)展趨勢進行監(jiān)視,確保潛在的成本風險得到識別、確定和控制。當成本水平臨近或達到警戒線時,組織應及時地進行預報(發(fā)出風險警報),并分析原因制定預防措施,以預防成本風險的發(fā)生。
――對成本預警指標的監(jiān)視頻次,組織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策劃,并確保滿足預防和預報的時機要求(保證充足的預防和響應時間)。
――為確保成本預報信息的溝通和傳遞的及時性、準確性和有效性,組織在建立成本信息系統(tǒng)時,應對成本預報信息的傳遞、溝通、分析和處理等問題進行策劃,并形成文件。
e)應急準備和響應。
――應急準備和響應的目的在于主動評價潛在的事件或緊急情況,識別應急的需求,制定應急準備和響應的計劃或措施(應急預案),以便預防事件或緊急情況的發(fā)生或盡可能的減少損失和提高成本的機會。
――為確保成本風險來臨時可以及時的進行處置將損失降到最低,增強組織的抗風險能力,組織應在成本風險預報前和成本事件發(fā)生前做好應急準備。
――在成本風險預報后和風險到來時(如成本水平達到風險警戒線或風險極限,發(fā)生緊急情況和成本事件)及時、有效地進行響應。
●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應急準備和響應預案,并在緊急情況和成本事件等成本風險發(fā)生時及時作出響應,以消除或減少損失和對成本目標的影響。應急準備和和響應(緊急情況處理)控制程序的基本內容包括應急準備緊急情況處理的職責和權限的落實;識別和確定潛在的浪費或損失(提高成本因素)事件和緊急情況;應急準備(包括制定應急預案);做出響應和緊急情況的處理(包括啟動應急疏散程序);統(tǒng)計、報告和分析;如何預防和減少損失和對成本目標或利潤目標的影響。組織可能遇到的緊急情況一般包括重大人身和財產安全事故;重大設備安全事故;重大質量事故;火災;自然災害(地震、臺風、冰雹、水災、滑坡、泥石流、疫情等);主要供方緊急漲價;法律法規(guī)緊急限制;緊急斷電、限電等(不限于此)。
●為了確保應急準備和響應預案的有效性,必要時組織應對這些預案進行評審,尤其是在緊急情況、成本事件和成本風險預報響應后,更應該根據實際的應急和響應情況來評價應急準備和響應預案的有效性,以便改進計劃和程序,提高應急
和響應能力,消除或減少損失。如果可行,組織還應對這些預案進行測試,必要時對預案進行更改或更新。以提高預案的實施能力,包括可能要求對事件和緊急情況進行完整地模擬。測試的方法可包括實際演習和計算機模擬等。實際演習的目的在于,測試預案最關鍵部分的有效性和應急響應過程的完整性。盡管日常的訓練在預案的執(zhí)行過程期間可能有用,但實際的仿真演練更為逼真和有效。如果可行,組織還應鼓勵和吸收外部應急服務機構參與實際演練。組織需按預定計劃進行實際演練時應評價其效果,識別計劃和程序的缺陷或不足以及其他問題,以供評審。
●評審、測試和更改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3.4)。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第12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成本預先控制要求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成本預先控制要求
6成本預先控制要求
6.1總則
標準條文
組織應在成本發(fā)生前對產品成本水平和其他需要控制的成本水平進行預先控制,為成本發(fā)生過程控制提供依據和輸入,以預防成本發(fā)生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目的和意圖
成本控制越往前移越有意義。組織在成本發(fā)生前對成本水平進行預先控制目的是為成本發(fā)生過程控制提供依據和輸入,確保預期成本水平的實現。本要素條款給出了成本預先控制的總體要求。
理解要點
●成本的天敵是成本發(fā)生的隨意性和盲目性,為預防成本發(fā)生的隨意性和盲目性,組織應對成本進行預先控制,為成本發(fā)生過程控制提供依據和輸入。成本預先控制的內容通常包括產品成本設計、成本策劃、制定成本目標和編制成本計劃等活動。
●其他需要控制的成本通常是指產品成本以外的管理成本、研究和開發(fā)成本、銷售成本以及后勤保障成本等,也包括產品成本中的質量成本控制。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本要素條款對以下要素條款起指導作用:
――6.2產品成本設計
――6.3成本策劃
――6.4成本動量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