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謹慎有哪些基本內(nèi)涵?
謙虛是指一個人有自知之明,豁達好學,從不自滿。
它包括兩個要素:豁達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謹慎,是指一個人在工作、學習、生活中,細心、細致、嚴謹,觀察事物從不馬虎、走馬觀花,處理問題從不魯莽、輕率,表現(xiàn)出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強烈的責任感。
謙虛和謹慎往往是統(tǒng)一的。
一個謙虛的人,往往謹小慎微,能認真仔細地考慮問題;然而,一個驕傲自滿的人,做事往往輕佻粗心。
謙虛、隱忍、驕傲,體現(xiàn)了一個人修養(yǎng)的美德,不僅是公務員工作必須遵循的原則,也是保證領導班子團結、民主集中制執(zhí)行的重要條件。
***曾說:“一定要使同志們謙虛謹慎,不驕不躁,一定要使同志們努力工作。
“有了這種作風,我們就不會壓制民主,不會無理取鬧,不會獨斷專行,民主集中制就會正確地執(zhí)行。
什么是謙虛謹慎
成語謙虛謹慎。發(fā)音: qin xjn shn釋義:形容謙虛、謙恭、謹慎的人。
來源: 《晉書張賓載記》 :‘馮普陽侯,余人游仙,寵冠一時,惟謙敬,豁達下士。
張斌,邢臺人,后趙右侯。
例:保證同志們繼續(xù)保持~,不驕不躁的作風。
***《在*****第七屆中央委員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
用法:作謂語和定語;人們思想開放。
也叫‘謙虛和尊重謹慎’。
謙虛,恭順,謹慎。
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等的出處!
來源:***在河北西柏坡召開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發(fā)表。
***指出,奪取全國勝利只是長征的第一步。
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大更辛苦。
這一點必須向黨講清楚,同志們必須繼續(xù)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必須繼續(xù)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延伸資料: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是在中國革命轉折的歷史關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對新中國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為革命勝利后建設嶄新的中國描繪了藍圖。
七屆二中全會有中央委員34人,候補中央委員19人,出席人員11人。
為死難同志默哀三分鐘后,***作了歷史性報告,為新中國設計了宏偉藍圖。
西柏坡成為*****人的精神故鄉(xiāng),“兩個務必”成為*****人的寶貴精神財富,激勵全黨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迎接新挑戰(zhàn)、邁向新勝利。
全會強調(diào),要加強黨的思想建設,防止資產(chǎn)階級思想腐蝕。
全會根據(jù)***的建議,提出了防止資產(chǎn)階級思想腐蝕和反對突出個人的六條措施。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中共七屆二中全會。